APP下载

惊悚!让普通人变成杀人犯仅需72分钟

2020-12-07落笔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伯尼达伦马特

落笔

无数事实证明,人性是经不起刻意考验的,也不能被剖解了放大来看,因为它在高倍像素下是那样的狰狞。英国著名心理专家、心灵魔术师达伦·布朗曾策划过一个真人秀《就范》,探究人性中隐藏的社会屈从性。整个真人秀中除了被测者以外,所有人都是演员,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剧本。该测试的终极目的是“通过心理暗示诱导一个普通人杀人”。

结局令人毛骨悚然:心灵操控者一步步诱导实验者去杀人仅仅用了72分钟!该节目也被称为史上最恐怖真人秀。事实证明,人性真的不值得去考量和考验。不信?那就来试试——

最可怕的魔术师,

被选中的“幸运儿”

对于我们来说,达伦·布朗的名字可能很陌生,但在英国,他可是家喻户晓的“神”级人物。

达伦1971年出生于英国东南部的克罗伊登区,他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学的是法律和德语,在大学期间,他参加了催眠大师马丁·S·泰勒的催眠表演,从此对幻术和催眠学着了魔,并将此作为职业进行发展。与普通魔术不同,达伦的魔术不需要专业手法,不需要特殊道具,只通过心理暗示就可以将人一步步诱入魔术师的圈套,达到惊人的效果!

2003年,一场震惊世界的玩命表演——俄罗斯轮盘赌让达伦·布朗名声大噪。在这场惊世骇俗的直播中,达伦让筛选出的志愿者将一发子弹随机装入标有数字的左轮手枪中,而他仅通过志愿者从1至6报数时声音的微妙变化,猜测子弹位置。他认为是空枪时就抵住自己的脑袋扣动扳机,认为是实弹时便射向沙袋。最终,达伦成功活了下来,并一跃成为英国最具名气的心灵魔术师。

2016年,为了探索一个人在被挑衅的情况会不会走上极端,最终夺人性命,达伦与Netflix公司合作,倾力打造了一场被称为史上最恐怖的真人秀节目——就范。

这是一个关于社会屈从性的极端实验。人类总是有服从权威、服从强者的心理倾向,面对权威,我们的本能其实是毫不妥协地服从。在极端情况下,一位有道德意识的普通人都会犯下非常可怕的行径,而一切仅仅因为他们被别人告知怎么去做。

节目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进入“杀人”实验的正题,而是先用一个简单的小测试,告诉我们“社会屈从性”的普遍与可怕!

一家咖啡店的员工接到个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警察,告诉他店里那个推着婴儿车的女人其实是个人贩子,要求店员配合警方把女子引开,将婴儿车推走。放置在暗处的摄像机拍摄下了全过程,这名被测试的店员小哥虽然犹豫、不安,却还是遵从了“警察”的指令,将婴儿车推离了咖啡店,甚至都没有分辨出婴儿只是一个栩栩如生的仿真品。

虽然这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测试,但案例中所呈现出的“权威遵从”仍令我们心惊!不过你可能会说,推婴儿车跟杀人能比吗?再怎么随大流,一个正常人怎么会主动去杀人?

好。现在,“诱导杀人计划”正式拉开序幕!

每个心灵魔术的成败都与所选择的人物息息相关,在挑选节目志愿者时,达伦往往会依照表演的目的和效果刻意选择性格特性最为放大的人。

这次也不例外。为了挑选出社会屈从性最强的人,达伦精心设计了一项特殊测试:面试者依次被带进房间填表格,此时房间里已经有三名演员,他们全都遵从一次铃响站起,二次鈴响坐下的规律。

面对这种情况,新进房间的志愿者有的犹豫,有的融入,有的置之不理。在除去犹豫、不受干扰的部分人群后,留下的志愿者甚至在最初的三名演员撤走后,还继续着“一次铃响站起,二次坐下”的规则。虽然他们并不清楚这样做的理由,但还是选择“随大流”将这个“游戏”继续下去,这就是“社会屈从性”。

最终达伦在报名的两千多名志愿者中筛选出四个人,克里斯便是幸运儿之一,他年轻有为,阳光积极,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容易被操控的无脑傻瓜。但挑选流程显示,克里斯是这次选拔测试的“得分高手”,是一个社会屈从性很强的人。

为了不引起怀疑,这四名被选中的“幸运儿”当时都被告知应聘失败,他们怀着落寞的心情离开房间时,却不知道围绕着他们的“圈套”已经正式展开……

一环紧扣一环,

距离杀人只剩72分钟

两个月后,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杀人犯们”准备登场了。

一天,克里斯收到了一个叫做汤姆的慈善机构高管的邀请,去参加一个满是“社会名流”的慈善晚会。汤姆在电话里称希望和克里斯合办此次晚会。作为一家印刷与设计公司的联合总监,克里斯迫切想要拓展更广泛的人脉,这样的好机会他自然不会拒绝。

只是,现年29岁的克里斯性格温和,待人宽厚,怎么看也不像会出手杀人的人,所以达伦的心理诱导是循序渐进的,他要让事情慢慢发展到一个不得不杀人的地步。而一贯财大气粗的Netflix公司更是不计成本:超过50台隐蔽摄像机、专业动作指导、70名专业演员、超大豪华场所、特效团队……

为了增强可信度,达伦还邀请了许多著名演员帮助宣传。在宣传视频中,“不惜一切代价办好拍卖会”这句话反复出现,这就无形中给被邀请来的实验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暗示。

当晚,克里斯准时出现在了晚宴现场,他不知道此时距离自己将要实施的谋杀只有72分钟了。

为了使克里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以增强他的屈从性,汤姆故意没有通知他晚宴要穿正装。结果到了会场,克里斯尴尬地发现只有自己穿着休闲衬衣,客人们都穿着礼服,这让他显得很是另类。

与克里斯寒暄了几句,汤姆便借口离开,将他单独留下面对这次实验的执行人之一:马特。因着装问题而局促不安的克里斯在西装笔挺的马特面前明显矮了三分,说话的语气异常恭敬谦卑,马特便趁机支使他去做一些小事:拿包、端香槟、当跟班,一步步降低克里斯的自尊心底线。克里斯全都一一照做,丝毫没觉得有何不妥。

然后马特告诉克里斯,一会儿这场晚会的出资人伯尼将会来到这里,他将在今天晚宴捐献500万英镑,而克里斯将有幸单独会见这位大人物。

马特再三叮嘱克里斯无论如何都不能怠慢伯尼。克里斯忙不迭地点头答应,心里既紧张又兴奋。正在这时,助手走过来说,晚宴的素菜点心没有了,只有荤菜点心。马特听后假装沉思了片刻,然后告诉克里斯把有素食标志的旗帜插在火腿卷上就行了,克里斯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照做了。

此时,时间已经过去将近20分钟,克里斯看起来依旧是不会杀人的普通人。此时的他,只关心眼前的人脉。

这时,伯尼众星捧月般出现了,他银白色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高级定制的西装烘托出非凡的气质,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威严。

汤姆郑重向克里斯介绍了这位晚会中最重要的人物。伯尼倨傲地与克里斯握了握手,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克里斯则不自觉地开始为这位大人物服务:端茶、倒水、拎包、跑腿,甚至已经忘了自己和汤姆是合作伙伴而不是雇佣关系,就连在后续听伯尼彩排演讲时,哪怕对方讲了一个冷笑话,克里斯都十分配合地表演“好笑”。

就在克里斯一点点赢取了伯尼的好感时,意外突然出现了。在伯尼与克里斯交谈的过程中,马特走了过来,将伯尼拉到一边,低声谈论着什么,然后两人越说声音越大,好像为什么事情引发了争执。突然,伯尼手捂胸口,脸上显露出痛苦的表情,然后缓缓倒在了地上。

克里斯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直到马特大喊让他去更衣室拿药,他才醒转过来,仓皇奔向更衣室。然而当克里斯满头大汗跑回来时,马特沮丧地告诉他,伯尼死了!

克里斯闻听犹如晴天霹雳,刚刚还光明一片的前途,一下变得灰暗起来,可是,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此时的房间里除了尸体,只有马特与克里斯两个人,马特阴沉着脸告诉克里斯,他们应该顾全大局,为了保证拍卖会顺利进行,现在不能对外公布伯尼的死讯,等拍卖会结束再向大家说明情况。在马特灼灼目光的逼视下,克里斯稍一犹豫便同意了。

但他没想到,正因为他的同意,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

惊心动魄的实验,

经受不住考验的人性

答应了隐瞒伯尼的死讯,马特开始得寸进尺,他要求克里斯和他一起把尸体搬去没人的地方藏起来。克里斯再次作出了妥协,他完全没意识到,本来只是一次意外,现在他的行为却是在移尸。

但马特用更高明的话术说服了他:“马上有很多人要来,我们会处理这件事,但不是现在。现在外面要举行慈善晚会,这是伯尼的遗愿,是一大笔钱,还关乎无数孩子的希望……”

就这样,克里斯在马特的指挥下,做了他这辈子想都没想过的事情——藏尸。两人合力把伯尼的尸体(1:1复制的假人)搬到了一个大箱子里。期间节目组安排工作人员走过来找伯尼,故意试探克里斯是否会坦白,结果他虽然显得有些犹豫,最终还是保持了沉默。

俗话说,一个谎言将用另一个更大的谎言来圆。伯尼的尸体藏起来了,但这时,台上的司仪宣布邀请重要嘉宾伯尼上台讲话,马特和克里斯面面相觑,马特提出,干脆克里斯冒充伯尼上台讲话,反正在场的人没有认识伯尼的。

在这样紧迫的时刻,屈从性强的人很难清醒地进行思考,除了服从,克里斯似乎完全失去了主见。无奈,克里斯只能硬着头皮拿起“死去”的伯尼的演讲稿,走上了台。

開始,克里斯只是麻木地读着演讲稿。接着,到了演讲稿没有写明的部分:讲一个笑话结尾。克里斯开始有意思地完善这个谎言:他讲述了从伯尼那听来的冷笑话。不知不觉,他从谎言的听从者,变成了制造谎言的人。心理研究表明:在陌生人面前,人们会更加容易被影响,为了融入其中,人们会做任何事。

走下台后,克里斯全身都被冷汗浸湿了,可是事情还没有完,马特告诉克里斯一个惊人的消息:刚刚藏伯尼尸体的箱子也是今晚拍卖的物品,他们必须立刻把伯尼的尸体转移走。

深陷泥潭的克里斯似乎已没退路了,只能按照马特说的去做。但没想到,转移尸体的过程中又被两个酒鬼缠住,想要找的车死活找不到……一连串的变故将克里斯快要逼疯了。好在马特还算清醒,他提出把尸体搬到楼梯间,伪装成伯尼心脏病发作从楼梯摔下死亡的假象。

最后一点残存的理智告诉克里斯,这样做可能会背负谋杀的罪名,他拒绝了。但马特十分强硬:“听我的!等一切结束我们会找回伯尼。”结果屈从本能让克里斯再次被支配了。

“拒绝”对于此刻的克里斯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件难事。

但对于人性真正的考验才真正开始!“如果他看起来像是坠楼,身上要有淤青,现在,克里斯,你去踢他。”马特再次指挥。令人吃惊的是,克里斯拒绝了。马特不得不再次说服他:“伯尼不会受到伤害,他已经死了!”但克里斯没有妥协:谁都别碰他!

没有办法,连达伦都承认在克里斯这里,这一步计划失败了。

接下来,他们将对克里斯进行更强烈的“刺激”——伯尼的妻子出现了,并且告诉他们:“伯尼原来有嗜睡症,一旦忘记吃药,就会面目苍白、呼吸微弱,如同死亡一样。但没关系,吃药就可以恢复过来。”说着伯尼的妻子将药转交给马特,并嘱咐他照顾伯尼。情形突然大反转:伯尼没死!克里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却不知道接下来的情况更超出他的想象。

当马特与克里斯急匆匆赶到楼梯间,却发现伯尼不见了!而为了尽快找到他,克里斯在马特的劝说下,将事情告诉了其他几位慈善晚会的策划人。

克里斯不知道,这是达伦为了让他屈服在更多人的压力下,而设计的陷阱。

最后,众人在天台找到了伯尼。此时的伯尼情绪非常不稳定,他大声咒骂着,指责克里斯想要谋杀他,并称自己都录下来了,他要中止一切合作并报警。

仿佛引燃炸药的导火索,现场情况因为伯尼而崩溃。策划人之一开始哭诉:我有三名员工的工资要付,现在怎么办……其他人七嘴八舌地开始火上浇油:伯尼有权有势,一定会让你(克里斯)去蹲监狱的,关系无数人命运的晚会也将会搞砸,我们都将受到波及。

此时,杀人犯的养成计划开始进入倒计时。只差最后轻轻的一个推动力了。

这时有人“灵光一闪”提出:“如果伯尼真的死了,不就一切如常吗?”就像拿到了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众人开始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一个患病,没有带药,喜欢在天台坐着抽烟的老人,多么适合发生一个坠楼的意外!

此时的伯尼,正背对大家,坐在墙边抽烟,只需要一个人推一把,他就会跌落下去。现场的五个人,除了克里斯,四个人都同意:杀死伯尼!

四个人开始鼓动克里斯:“他会让你坐牢的,杀死他,我们都同意这么做。”在混乱危急的情况下,不断说着:“你只能这么做,我们都会这么做,去把他推下去,你现在必须这么做!”

这是实验的最后一步:让普通人变成杀人犯。多数情况下,人们到了此时,就像不会拒绝“帮我拿一下包”这种举手之劳一样,不会拒绝一次杀人的邀约,就因为某种被称之为“社会屈从性”的心理。

克里斯脸色惨白,浑身颤抖,人性的良知让他挣扎着一遍遍艰难地拒绝,但明显可以看出他的抵抗越来越微弱,妥协是早晚的事情。

最终节目组放了他一马,给了克里斯一个选择:“你要么现在杀了他,要么现在就离开。”这个选择相当于给了克里斯一条生路,跟之前命令式的处理风格完全不搭,如果节目组全力以赴的话,克里斯杀人的概率将在80%以上。听到这句话,克里斯仿佛溺水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带着哭腔叫道:“我愿意举着手走出去。”

不过,实验并未因克里斯在最后关头的放弃而宣告失败,事实上节目一开就选择了四名志愿者,两天内同样的剧本上演了四次。除了克里斯以外的三个“小白鼠”最终都把伯尼推下了天台。当然,扮演伯尼的演员身上隐藏了安全绳。

这个节目想给我们传递什么?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盲從。

其实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想到喝醉酒自己跌下楼这个假设是非常禁不起推敲的,最终还是会被判刑,而不把人推下楼的最严重的后果顶多也就是拍卖会搞砸。但多数人在遇到紧急事情的时候很难冷静思考,更容易盲目顺从别人。

这部纪录片也叫心灵魔术,魔术师达伦·布朗在结尾说:“我们都很容易受到影响,不管影响我们的是一群人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就好像我们完全任由别人来决定我们该怎么活,按照他们的理念来做事,实现他们的抱负。通过理解这一点,理解我们可以如何被操控,我们就能变得更强大,能够学会拒绝,我们可以反悔!”         编辑/杨晓琴

猜你喜欢

伯尼达伦马特
罗福兴:“杀马特教父”的回归
冰岛迎来第一只刺猬
无理由退货
英男子一个月内心跳停止817次
一个迟到32年的吻
向月亮照一束光
马特·波莫:不光有颜值
目击弗格森案第一现场
举起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