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形成高质量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夯实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基础
2020-12-07赵晗彬
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要求,陕西要树立动态、竞争的发展理念,顺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关键,加快形成陕西特色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从战略层面夯实“追赶超越”的基础。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做出了要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重要指示,与2015年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追赶超越和要求既一以贯之、又深化拓展,饱含着对陕西发展的殷切期望。陕西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落实好总书记指示,加快打造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强大引擎,谱写好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树立竞争的发展理念
追赶超越本身是一种竞争、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在陕西的发展中首先要树立竞争意识,用竞争的思维指导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事实上,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区域间相互竞争的结果。经济学家张五常就认为,中国经济奇迹的奥秘在于地区间的经济竞争,尤其“以县为主角的地区竞争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奇迹能够‘奇上加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最大秘密”,在这个过程中,各县好像是一个个企业,县际之间的竞争好像公司间的激烈竞争,正是这样的竞争造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
进入新时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二是县域经济正在快速融入都市区经济、城市群经济,原有的“功能完备”的县域经济属性不断弱化,因此区域间的竞争由原来的县域之间的竞争逐渐上升到省一级、甚至大区域级别,如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的竞争已经是大区域之间的竞争,而其他区域的竞争更多是集中在省级层面。所以说,陕西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追赶超越的要求,首要任务是树立竞争的意识和理念。
打造区域增长极是追赶超越的关键
追赶超越的本质是基于陕西资源要素禀赋和发展基础,通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激活发展潜力,强化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对兄弟省份的追赶和超越,在这个问题上,兄弟省份已经开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那就是做强中心城市,打造区域增长极。
近年來,诸多省份基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规律的准确把握,纷纷实施强省会战略,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江西、广西、江苏、安徽、山东等省提出了强省会战略,以此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升要素生产力、应对兄弟省份竞争的核心抓手。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顺应了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指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而强省会战略正是顺应了客观经济规律,推动经济发展更容易成功。
二是强省会战略强化了在招商引资竞争中的优势。总体来看,省会城市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技术支撑、人才供给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城市,在招商引资竞争中,除不可移动的资源型产业外,省会城市出马有可能战胜对方省会城市,更大概率会战胜对方地级城市。
三是要素向省会城市的集中在提升规模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创新。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新不是孤立事件,它们趋于群集,成簇地发生,虽然我们已经迈入面向知识社会,创新呈现出与工业社会创新产生差别,但创新聚集与网络支撑下的创新扩散同样成为当前技术创新领域的显著现象。
四是强省会战略提升了各类要素的边际产出。总体来看,省会城市产业之间关联性要强于其他地级市,要素投入的带动效应更强,同样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出省会城市更高。据简单估算,成都市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边际产出约为第二大城市绵阳的60倍左右。
从实际效果来看,以强省会战略打造区域增长极和竞争优势带动全省发展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2011年,安徽就开始实施强省会战略,将巢湖拆分一部分划给合肥市,在2015年到2019年之间,安徽GDP从22005.6亿元增长到37114亿元,年均增长14%,陕西与安徽的差距由2015年的3984亿元扩大到11321亿元。实施强省会战略应对重庆竞争的四川GDP由2015年的30053亿元增长到2019年46615.8亿元,四年年均增长11.6%,高于陕西9.4%约2.2个百分点。
陕西应该加快打造西安增长极
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陕北、关中、陕南资源禀赋差异巨大,要素地域分布严重不均,“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即用建设城市的理念来发展陕西,将西安作为“陕西这座大城市”现代化经济发展核心区承载区,其他地市为特定功能区,以此强化西安与其他地市的有机互动,从而实现同步发展。
一是强化陕西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从2019年全国百强市来看,陕西三个城市上榜,西安在全国位居第17位,榆林第74位、咸阳第90位,周边省份湖北省有武汉、宜昌、襄阳上榜,分别是第9位,第62位,第66位,河南有6个城市上榜,其中郑州位列第13位,四川仅成都和绵阳上榜,但成都居第7位。在区域竞争中,中西部地区除了重庆可与成都相较,其他城市都会落于下风,更为重要的是,川渝两省市近期出台了《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共同打造川渝毗邻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为科学有序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陕西要尽快培养自己的“上等马”。
二是优化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陕西要素禀赋差异之大为全国之最,陕北、陕南与关中同步实现现代化难度较大。随着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以及陕北能源基地的建设,西安的承载力将进一步提升,有能力吸引陕南、陕北人口等资源要素向关中地区集中,从而逐步形成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关中城市群为核心增长极引领,陕南生态安全、陕北能源安全功能支撑的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从而为陕西弯道超车,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条件。实际上,近年来陕北、陕南向关中(主要是西安)聚集的趋势持续强化,2015年至2018年关中地区常住人口占比从62.88%上升到63.35%。
三是挖掘西安对全省贡献潜力的有力抓手。从2015年到2019年,四川省GDP新增16562亿元,其中成都市贡献37.5%,较其GDP占比高出1个百分点,陕西省GDP新增7772亿元,西安市贡献45%(除去代管西咸新区因素贡献40%),较GDP占比高出9个百分点,远高于成都。同时,从固定资产投资边际产出来看,西安市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产出大约是全省的3倍左右,因此要通过要素向西安市集中进一步提升全省的要素单位边际产出水平,深度挖掘西安对陕西追赶超越的巨大潜力。
推动陕西竞争、赶超的任务
实施强省会战略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将全省作为一个大型城市系统进行打造,因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措并举、协同推进。
一是将建设用地指标等省级政府控制核心发展资源向西安集中。西安目前对市场化要素的吸引能力较强,但在由省级政府配置的资源领域,西安则严重短缺。以建设用地指标为例,目前建设用地指标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西安做大做强的最核心因素,尤其在企业日益重视产业生态的当下,很多有意落户西安的项目因缺乏建设用地指标而无法落地,其他地级市拥有建设用地指标,但因产业配套较弱导致项目不愿落地,最终迫使项目流向周边省份,造成全省利益受损。因此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将资源更多向西安配置,实现稀缺资源产出的最大化。
二是加快编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布局地图。做大做强西安并不是放缓其他地市发展,而是构建全省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的高质量协同发展系统,因此要以要素禀赋为基础,加快编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布局地图,明确各地市在全省发展中的功能,以功能定位谋划产业定位,以此推进引导各地市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为全省各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赋能。
三是加强省级统筹协调力度。为了避免在做大做强西安的同时对其他地市造成的不利影响,需要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协调力度,建立机制协调督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布局地图得到贯彻执行,同时推进各地市与西安的互动、协作,要定期分析梳理西安市與其他地市协作的重点工作、事项并督查落实,不断提升西安对其他地市的辐射带动效应。
四是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做大做强西安市、强化西安与各地市之间有机联系的基础。推动引汉济渭工程、西安城市轨道交通、供气、供电等支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西安对各类要素的承载能力。同时,推进关中城际铁路、西十、西渝、西延等客运专线建设,进一步提升重点片区高速公路密度,提升要素通达效能。
五是指导西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板块带动模式曾是西安市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西安市区一级板块已经高达26个(13个区县,7个开发区,西咸新区5大新城,富阎新区),产业定位交叉、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日益严重,内耗日益增多,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做大做强西安就必须指导西安加快实施开发区带动战略升级版,引导开发区围绕核心产业进一步聚焦,实施二次创业,推进优势产业现代化,以此为基础支撑国家中心建设。
作者简介
赵晗彬 高级经济师,就职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