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 共生 共美好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2020-12-0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朱咏雷:近年来,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产品、新应用不断涌现,主流媒体引导力、科技创新力大幅提升。总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抢抓机遇、完善规划、集中资源,加大媒体融合推进力度,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改革体系;强化项目带动,引导支持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等的发展;强化技术引领,充分发挥新技术对融合发展的支撑和驱动作用;强化管理保障,提升监管能力,加快推动广电行业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广电行业要继续坚持改革創新、科技引领、移动优先、一体发展,不断推动优秀媒体融合项目落地。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杜飞进: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进入由相加到相融的关键阶段,广电媒体融合走过了改革转型的阵痛期,步入加快发展的新天地。融合发展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必须用好信息技术这个杀手锏。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文化中心,有责任率先落实党中央关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扛起全媒体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首都责任担当。在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上,北京将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努力成为壮大主流舆论的排头兵、先进技术引领的赋能者、创新融合机制的试验田和以全媒传播优化治理的领跑人。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 余俊生:北京广播电视台坚持台、网、微、端、屏一体化联动,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统筹全媒体宣传资源,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1000多家媒体和网络平台参与报道,转载电影节相关资讯,相关信息网络点击量超过100亿,电影节相关话题登录全网热搜23次,累计阅读量近50亿;在抗疫的宣传报道中,《养生堂》系列融媒体节目全面联动台内台外的新媒体平台,做到线上线下融合传播,累计收看人次超过8000万。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趋势愈发明显,“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态势。广电主流媒体在构建融合传播矩阵中,更强调移动优先战略。尤其是随着短视频的爆发,广电媒体也纷纷加大了短视频制作力度,加快进军短视频平台,并加大短视频MCN扶植和补贴力度。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融合发展专家库专家、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 胡正荣:在网络化时代,目前BAT以及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都在不断地优化和更新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很明显的一点是基于全国性的网络平台,没有地域和时空概念。但目前大多数广电集团仍是工业化时代的媒体传播体制,区域性媒体特征明显,构建平台型媒体架构势在必行。在内部机制方面,机构设置上,频道中心制或许将走向互联网时代项目制和产品事业部制;业务流程打通上,除了中央厨房外,打通全业务流程的数据中台体系值得探索和关注;广电机构还需要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构建用户数据分析和行为研究的产业部门,在资源配置上形成数据决策机制。
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人民网研究院院长 唐维红: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一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近年来人民网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深刻体会到,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需提高政治站位,守正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努力打造治国理政的新平台、传播中国声音的新格局、惠及百姓的新服务。人民网今年精心策划的主题采访“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推动了全媒体报道专题,不仅实现专访、特写等图文报道,更创造了大量视频、新闻、VLOG、H5交互和快闪、直播等融媒体的传播形式,并在网站、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B站、抖音等平台同步推出;疫情期间推出的《人民战“疫”》,突出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融媒传播,并开创了24小时不间断慢直播。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融合发展专家库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宋建武:打通县级融媒体中心这一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是顶层设计。在广电媒体体制改革方面,尤其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大多县级融媒体中心以公益性质为主,依靠财政拨款,保障资金来源,但始终无法有效解决技术和人才激励方面的问题,尚未完全激活融媒体中心活力。要想全面实现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以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目标,就必须深化体制改革,真正建设成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社会方方面面进行全面、有效资源交互的新平台。
央视网副总经理 魏星:针对新需求与新形势,央视网梳理了各个圈层的云产品形态,率先布局将央视网的“云能力”转化为涵盖云活动、云展馆、云录制等在内的全链条、多样态“云服务”。“用数”即盘活媒体大数据助推社会数字化转型。将“有数”变为“用数”,是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跃迁,同时也要让技术有立场、有温度、有使命,真正成为造福社会的宝藏。“赋智”则输出系列AI产品赋能行业发展。央视网依托去年组建的总台“人工智能编辑部”,对总台的优势资源进行智能化开发,致力打造独具总台“智造”特色的产品创新基地。在布局“云”“数”“智”的同时,央视网也在积极面向各行业全面开放,打造产业链IP,构建更具开放性的内容生态,在不同层面上发挥媒体的服务动能,向“内容+平台+技术”全媒体综合服务商升级。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党委书记 曾祥敏:南方都市报利用自身优势,及时发力“媒体+智库”,通过舆情组织和智库建设,打造了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媒体价值链,拓展了外向服务价值,是纸质媒体利用优势发力的代表。南都近年来在大力推进智库媒体转型建设,从“办中国最好的报纸”转型为“做中国一流智库媒体”,从传统新闻信息生产机构转型为传媒数据智库机构的领跑者,主动将自身纳入区域和行业治理链条,积极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躬身入局,为“中国之治”鼓劲加油,做出媒体贡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2018年成立以来,围绕城市治理、区域经济、新经济新业态、新生活、鉴定评测等五大领域开拓50多个课题项目,展现出智库媒体的新能力和新价值。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支庭荣:2018年-2019年,是我国媒体融合走向纵深的关键节点,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中央级媒体在融合核心技术上发力攻坚,省级平台纷纷下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多点开花,媒体融合平台阵地建设取得了体系化、多级式、重连接的重要进展。媒体融合已由暗香浮动、风吹草动到因势而动、大潮涌动的奇伟磅礴发展阶段。《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0)》显示,最近一年我国媒体融合呈现如下几个鲜明的新特征:一是全媒体传播体系磅礴欲出;二是从局部实验到加速推进;三是县区级融媒体中心成为热点;四是多级式融合之路日益清晰。
新华智云副总裁、首席新闻官 商艳青:未来的传媒业务一定是在线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当每个媒体能够打造业务数据中台,就具备了今天媒体融合的新基建。此外,数据即新闻,新闻即数据。成为新闻之前,新闻是以数据存在的;成为新闻之后,新闻又会沉淀下来,成为新一轮的数据。因此媒体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数据,它就是我们的石油,是最宝贵的资源。在改革新阶段和后疫情时代的双重格局下,央媒的前沿探索为业界带来深度启示。媒体融合这道时代命题的答案,不仅仅在于传播时代的声音,也在于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层连接、服务于时代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