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第一剪”
2020-12-07龙飞
龙飞
她是电影界大名鼎鼎的幕后英雄,是电影剪辑创作领域的高人,曾参与三百多部电影的剪辑,与剪辑大师傅正义并称为“南北二剪”。美得令人心醉的电影《巴山夜雨》《城南旧事》等就是由她剪辑而成。
她叫蓝为洁,著名导演汤晓丹的夫人,国际华人指挥大师汤沐海和知名画家汤沐黎的妈妈。
成为“南方第一剪”
1949年11月,汤晓丹加入新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蓝为洁凭着优秀的考试成绩被上影厂录用,任剪辑。她十分珍惜这个机遇,钻研电影知识和技术,以废胶片练手,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蓝为洁是自学成才的,不是科班出身反使她在剪辑工作上别具一格。她善于通过镜头组接形成视觉节奏,由此表达出导演自己都没有明显意识到的言外之意,因此吴贻弓等著名导演都非常愿意同她合作。
最早蓝为洁为汤晓丹导演的《不夜城》当剪辑。1960年,她任赵丹主演的电影《风流人物数今朝》的剪辑。她喜欢到拍摄现场去看看,一则了解拍摄进度,二则熟悉演员的创作。她对艺术家赵丹精益求精的精神非常钦佩。赵丹见到她小声问:“你看过样片,认为我的戏怎么样?”蓝为洁对他说:“你有几个人物特写镜头拍得好极了,我舍不得剪短,将来想再加短短一点人物音乐烘托,会非常精彩的!”赵丹听了哈哈大笑说:“我的好大嫂,你懂戏,我佩服你了。你说的镜头,还真是我呕心沥血、反复推敲过的。”
改革开放伊始,蓝为洁担任电影《苦恼人的笑》的剪辑。1980年法国著名电影导演加夫拉斯在上海观看了这部影片后,第一句话就问:“哪位是这部片子的剪辑师?”影片的剪辑技术引起他的极大兴趣,他以一个行家的眼光看出,影片的原素材是有限的,是剪輯师通过剪辑手段丰富了影片的内涵与思想。
《城南旧事》是部散文电影,蓝为洁的剪辑成功地展现了影片所要传递的意境,其创造性的剪辑思维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城南旧事》也成为她的巅峰之作。
蓝为{吉吸取国外影片在剪辑上的精华,再用自己感悟到的方法去做。经过长期历练,她成长为“南方第一剪”,1984年还出版了专著《剪辑台上的艺术》。三个艺术家一个“保姆”
文革后,用蓝为洁的话来说,他们全家“从钢筋水泥的隙缝中血肉模糊地钻爬出来”。
儿子汤沐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吴作人、靳尚谊等名教授,198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转年赴英国深造,不久成为著名画家。
汤沐海1978年留学德国,师从指挥大师卡拉扬。美国著名音乐家伯恩斯坦也点名要汤沐海担任自己的指挥助理。他也是唯一获得格莱美奖的华人指挥家,先后担任世界上九大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在国际乐坛名声大震。
蓝为洁常说:“我们家有三个艺术家、一个保姆。”这个保姆就是她自己。
这位重量级“保姆”大力支持丈夫的事业,生活上精心照料汤导,使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大寿星”;两个儿子也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汤家是上海堪与傅雷家媲美的艺术之家,也是中国非常著名的艺术家庭。
1984年蓝为洁退休,被全国几十家省市电视台及电影厂邀请,参与了一千多部(集)电视剧和多部电影的剪辑指导工作。这些大多是义务劳动,因她喜欢这一行,完全不在乎报酬。
这位没有上过大学的剪辑师,作为资深电影专家曾受聘于上海戏剧学院,讲授“电影剪辑”课。她上课从不带讲稿,因经验丰富,讲起课来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蓝为洁从六十五岁开始写作,并一发不可收。起初上海《文汇电影时报》为她辟了“影人圈”专栏,写电影界鲜为人知的人与事。她写了整整五年。七十岁后她开始写书,《我的导演丈夫汤晓丹》《我的音乐家儿子汤沐海》《我的画家儿子汤沐黎》《汤氏人家》等作品,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蓝为洁著有十多部纪实文学作品。她的每一篇文章都先读给汤晓丹听,他是第一读者,也是把握有度的审稿者。
“我真有写不完的东西。”蓝为洁由衷地说。每天上午,她能写好几千字,下午去离家不远的华东医院陪伴“汤爷爷”——他九十岁以后就住进了医院。
蓝为沽七十三岁生日那天,汤沐黎送给她一首诗:“苦海十年生死丛,礁岩浪过更峥嵘。相夫立业家中柱,教子成材天外鸿。一剪分明扬影艺,千篇洗练叙肠衷。川菊晚放秋风爽,人到古稀炉火熊。”蓝为洁很喜欢:“他的诗概括了我的一生,知母莫如子。”她尤其喜欢“人到古稀炉火熊”,认为那正是自己晚年生活的最好写照。
晓日丹心天水蓝
为君一世共洁帆
2011年12月19日,首届中华艺文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汤晓丹导演荣获终身成就奖。长期住院的汤晓丹在蓝为洁陪伴下,从电视上看到长子汤沐黎代为受奖并发表获奖感言,两位老人激动不已。
转年1月21日晚,汤晓丹以一百零二岁的高龄仙逝。
汤老走后,蓝为洁依然笔耕不止。她还有更大的计划:准备写一本关于她和朋友们的书,还要把汤老的日记结集出版。但汤老去世后两年,一向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蓝为洁突然病倒,一个月后便追随“汤爷爷”驾鹤西去。
2014年4月2日下午,汤晓丹、蓝为洁追思暨安葬仪式在上海举行,一切恰如追思、合葬时的祭拜之词:“晓日丹心天水蓝,为君一世共洁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