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2020-12-07张军丹郭海滨韩晏羽赵冉冉
张军丹,郭海滨, ,韩晏羽,刘 雪,赵冉冉
(1.青岛理工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20;2.山东省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研究中心,山东 青岛 266520)
一、引言
1986 年联合国国际劳动大会首次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概念。由于知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知识管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知识管理是指组织利用知识共享平台,及时获取、整理项目过程中的知识,并用于指导项目实施过程,最终目的是实现项目知识交流、共享和创新[1]。有效的知识管理不仅能帮助组织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还可以促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2]。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受到知识共享主体、客体、组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知识共享成为了难点和重点。
项目型组织是一种新的组织发展趋势,与传统组织相比,其组织结构复杂,是以独立的项目单元为基础的组织,并且具有独特的特性,即灵活性、环境适应性、产品或服务的唯一性、开放性、临时性、人才的依赖性以及松散性等特点[3]。而项目型组织内的知识嵌入项目完成过程和个体工作过程,使知识具有内隐性[4]72、复杂性[5]191、情境依赖性等特性。此外,项目型组织的知识共享涉及各个专业成员之间、成员与组织之间、项目与组织之间等各个层面,其中的个体间知识共享则是其他层面知识共享的基础和关键[6]。同时,人作为最不稳定的因素,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不仅受到个体共享意愿[7]、动机[8]440、能力[9]151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同事关系[10]、组织环境[11-12]28,109等因素,而且主体间的信任[13]93以及认知距离[12]110对个体进行知识共享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项目型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及障碍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但都是从某方面或者其中几个因素展开讨论的,缺乏对关键因素的系统性梳理,对此,本文通过阅读文献分析识别出影响项目型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初始因素,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系数分析,得出影响项目型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最后结合关键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项目型组织内的知识共享水平。
二、项目型组织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项目型组织知识共享主体
项目型组织既包括组织职能部门,又包括项目部门,其组织结构复杂,因此所涉及的知识主体也具有多元性,包括了个体、项目部门、组织等。张勇[5]191指出知识共享是知识提供者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将知识传递给知识接收者且被吸收的过程。由此可见,知识共享主体既包括知识的提供者,又包括知识的接收者。知识提供者即知识拥有者,主体只有拥有了知识才可能向其他主体共享知识资源,而知识接收者就是接收这些共享知识资源的主体。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共享主体不仅受到自身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到主体间关系的影响。
知识拥有者作为知识共享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享知识资源的源泉,对知识共享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其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受到很多自身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共享成本[14](YYZ1,其中YYZ 指拥有者,1 为序号;代表含义为知识拥有者因素共享成本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用于下文图表中简写,以下同)。知识拥有者获取知识的过程花费了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共享的过程也要花费知识拥有者的时间和精力;(2)共享动机[8]440(YYZ2)。知识拥有者希望通过自己经验知识的分享得到声誉和地位上的满足;(3)知识垄断心理(YYZ3)。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知识拥有者害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知识拥有者出于自保心理可能会拒绝共享自己的经验知识;(4)共享能力[9]151(YYZ4)。知识共享拥有者是知识源,而很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很难准确地用语言或者文字表达清楚,所以知识拥有者的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所共享知识的准确性。
知识接收者是知识共享主体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共享得以实现的最后关键环节是知识接收者对知识的吸收、掌握并应用,在此过程中知识接收者同样也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自身因素包括:(1)知识接收能力[15](JSZ1)。由于每个员工的知识背景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很难完全吸收其他人分享的知识;(2)知识接收意愿[16](JSZ2)。学习意愿更高的员工更能主动接收共享的知识,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3)知识接收者心理障碍(JSZ3)。由于员工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会使员工怀疑其他人共享的知识的准确性,也会使员工觉得自己在自降身份向别人请教。
在项目型企业中,员工个体的知识结构和专业领域各不相同,且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个体之间的信任程度会影响彼此间的知识交流,因此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主体间关系(知识拥有者和知识接收者之间关系)也具有重要影响。包括:(1)知识基础的差异性[17](GX1)。由于知识拥有者和知识接收者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会造成他们之间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不同,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不同,这可能会影响知识共享的效果;(2)成员间信任[13]93(GX2)。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可以促进彼此的交流,促进知识资源的共享。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共享成本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负向影响。
H2:共享动机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负向影响。
H3:知识垄断心理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负向影响。
H4:知识共享能力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H5:知识吸收能力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H6:知识接收意愿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H7:知识接收者心理障碍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负向影响。
H8:知识基础的差异性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负向影响。
H9:成员间信任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二)项目型组织共享知识特性
项目型组织以项目单元运作,其项目具有唯一性、临时性等特点。同时由于知识的嵌入性,项目型组织中大量的知识资源都是在各个项目中创造出来的[18],既有可言传或者文本性表达的显性知识资源,又有不易表达的为个体所有的经验、技巧等隐性知识。这些知识资源依赖当时的情境而产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共享和应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知识资源作为知识共享的客体,在项目型组织中,知识嵌入项目的各个活动和过程中,根据其特性,进行共享时的障碍因素有:(1)时效性[19]137(KT1)。各种规范以及国家政策更新速度较快,过时的项目资料参考意义不大;(2)区域性[19]137(KT2)。技术性文件除了国家标准性文件外还有各个省市自己编制的规范性文件,不同地区的规范标准具有不同性;(3)复杂性[5]191(KT3)。项目型组织在进行某一项目时可能会涉及项目的多个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项目需要的工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多元化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个体进行知识共享会有很多的障碍;(4)内隐性[4]72(KT4)。由于项目团队产生的知识很多都是技巧、经验等,很难被编码成文进行表达和共享。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0:时效性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负向影响。
H11:区域性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负向影响。
H12:复杂性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负向影响。
H13:内隐性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负向影响。
(三)项目型组织知识共享环境
项目型组织在形式上融合了职能型组织结构和项目型组织结构,其组织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在以独立的项目单元进行工作的团队中,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团队文化。尤其在现代化的经济社会中,项目型组织中往往呈现多项目形式、组合项目形式或者项目群形式,项目特征、项目团队氛围以及企业对各项目的支持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项目型组织中外部支撑对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知识共享环境是知识主体在组织中进行知识共享活动所需要的外部条件支撑。在项目组织中个体的知识共享活动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主要有:(1)知识共享氛围(HJ1)。在项目管理组织中如果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完善的协作机制,项目成员则会更加懂得尊重知识和知识拥有者,便能更好地进行知识资源的共享[20]57;(2)激励机制(HJ2)。知识作为一种资产,个体一般不会无私地贡献给其他个体,因此组织往往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鼓励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比如郭峰[21]通过模拟仿真项目知识的共享行为的激励过程,得出薪酬对项目中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推动作用;(3)项目特征[12]111(HJ3)。项目型企业的项目单元一般具有多元化属性,各个项目都是唯一存在的,不同的项目会产生不同的经验知识;(4)企业文化(HJ4)。一个组织的文化可以使学习分享知识成为员工的一种常规性行为,在这样共享的文化中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2];(5)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HJ5)。对知识资源进行共享的过程中少不了先进的技术信息平台。在项目型组织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供完善的知识库,更能方便员工之间沟通与分享;(6)组织结构[20]56(HJ6)。项目型组织结构复杂,项目部门中的个体既受项目部的领导,同时还受到职能部门的管辖,多重领导让员工具有更强的防范心理,会对知识共享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4:知识共享氛围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H15:激励机制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H16:项目特征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H17:企业文化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H18: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H19:组织结构对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水平具有负向影响。
结合以上研究假设,本文建立了结构方程假设模型,并应用AMOS22.0 软件绘制路径图,其中YYZ 表示知识拥有者,JSZ 表示知识接收者,GX表示主体间关系,KT 表示知识客体,即知识特性,HJ 表示共享环境,SP 表示知识共享水平,e1—e24为模型的残差项,如图1 所示。
图1 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结构假设模型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收集
典型的项目型组织有建筑企业、咨询单位、科技公司等,本文选择建筑企业为数据收集目标,为探求项目型组织中员工个体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提出的研究假设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江苏、山东、甘肃和成都部分建筑企业进行问卷发放,共发了400 份,回收328份,有效问卷315 份,有效回收率为78.75%。表2 为调查者基本信息。表1 的调查数据展示了一些基本特征:(1)男女占比基本持平;(2)调查人群具有年轻化和较高学历的特征;(3)职称主要以技术员级和助理级为主;(4)岗位大都是普通技术人员。
表1 样本基本信息统计表
(二)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文运用SPSS 22.0 对样本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信度检验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α)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当克隆巴赫系数指数大于0.7 时表示样本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由表2 可知,本文样本的克隆巴赫系数指数均大于0.7,整体克隆巴赫系数为0.814,即指标符合要求,样本的信度可靠。
表2 信度检验结果
效度检测是指测量工具或者手段能准确反映事物特性或功能的程度。
首先进行同源方差分析。同源方差分析又称共同方法偏差(CMV)分析,一般有两种检验方法,即探索性因子分析EFA 方法进行检验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 方法进行检验。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 方法进行检验,当对所有量表项进行EFA 检验时只得出一个因子或者第一个因子的解释力小于50%,说明没有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如果大于50%,则说明存在同源方差。利用SPSS22.0 对文中所有量表项进行EFA 检验,得出第一个因子的解释力为31.44%,小于50%,说明本文量表不存在同源方差的问题。其次对样本数据量表采用KMO 和Bartlett球体检验。当KMO 大于0.7 且Bartlett 球体检验显著小于0.05 时样本较为合适,由表3 可知样本量表达到了临界值。
表3 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结果
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样本数据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做结构效度和区分效度检验。应用AMOS22.0 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由表4 可知各潜在变量对应的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7,说明该样本数据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由表5 可知相关性系数小于0.5,且小于AVE值的平方根,说明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表4 标准化路径系数与AVE 值
表5 相关性系数表
(三)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与修正
运用AMOS22.0 软件对测量模型进行拟合检验,样本初始拟合检验值与评价标准见表6 所示。
表6 模型拟合度指标
从表6 中可以看出,相对适配度指数中NFI和TLI 不符合要求,因此需要进行模型修正。根据AMOS22.0 的修正指标(MI)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指标值见表7。
表7 模型修正指标
(四)模型结果分析
模型计算所得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Estimate)介于0.5—0.95 之间,其值越大说明可测变量越重要,对潜在变量的影响越大[23]。对模型进行修正后可得运行结果,如表8 所示。
从表8 可以看出,“知识拥有者”指标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共享成本(YYZ1),标准化路径系数最高,为0.769,说明该指标对知识共享主体的影响程度最大。“知识接收者”指标中知识接收者心理障碍(JSZ3)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高,为0.772,说明该指标的影响程度最重要。在主体间关系中,知识基础的差异性(GX1)明显高于成员间的信任(GX2),说明知识基础的差异性对知识在主体之间传递至关重要。“知识共享客体”中,知识的内隐性(KT4)和知识的区域性(KT2)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825 和0.817,说明这两项较为重要。“知识共享环境”中,知识共享氛围(HJ1)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高,说明知识共享氛围是知识共享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
表8 模型修正后的标准化路径系数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知识拥有者、知识接收者、主体间关系、知识共享客体以及知识共享环境五方面出发,分析识别了项目型组织中个体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得出知识的内隐性、知识的差异性、知识的区域性、知识共享氛围、知识接收者心理障碍以及知识共享成本因素,为其中影响个体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
针对这些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几点促进项目型组织中个体知识共享的对策:
1.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强化经验分享环节。项目型组织内个体知识共享的主要关键影响因素是知识的内隐性、知识的差异性以及知识的区域性。在项目型组织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促使员工积极地学习补充未知知识,可以缩小员工之间基础知识的差距,降低因为区域障碍造成的知识共享问题。内隐性知识是个体工作经验所得,是知识共享的难点所在,对此加强组织个体间经验知识的分享,每天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分小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较难解决问题进行过程演示,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并通过总结、交流对难以编码的知识进行选择性编码,归入知识管理体系。
2.加强激励措施,弱化竞争的消极影响。由于项目型组织中竞争关系的存在,知识接收者存在芥蒂心理,对共享出来的知识价值抱有怀疑态度,这是竞争关系下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针对不同员工的表现和需求进行合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进而使个体更加愿意同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资源。
3.共建共享平台,营造共享氛围。项目型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源于组织、项目以及个体,因此要引导项目团队和个体积极参与共同建立适合个体、项目团队开展知识共享活动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鼓励共享行为,在组织内营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促进知识共享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