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江苏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0-12-07葛磊陆建飞徐春春

中国稻米 2020年6期
关键词:江苏水稻品种

葛磊 陆建飞 徐春春,3*

(1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226000;2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3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通讯作者)

江苏省稻作历史悠久,稻作类型多样,稻作生产水平较高,是全国水稻主产省之一。水稻是江苏省第一大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常年占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的40%和60%左右,全省2/3 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生产对于保障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全国范围来看,2019 年江苏水稻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六位,仅次于湖南、黑龙江、江西、安徽和湖北;水稻总产位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黑龙江、湖南和江西;水稻单产仅次于天津和新疆两个小面积粳稻高产区,居全国水稻主产省第一。“十二五”以来,江苏水稻产业稳步发展,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模式更加绿色,品牌培育扎实推进,但同时也面临绿色技术储备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种植成本持续增加、产业竞争能力偏弱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品种与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水稻的多功能性,促进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1 江苏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江苏作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之一,尽管水稻面积已经不可能恢复到上世纪70 年代的高峰期(1972年江苏水稻面积达到313.6 万hm2,为历史最高),但并没有出现类似浙江、福建、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大幅下滑现象,这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合理的水稻生产区域和功能划分,苏中和苏北地区水稻生产稳步发展,全省水稻生产逐步向淮北中熟中粳稻优势区、江淮及沿海迟熟中粳稻优势区、沿江及太湖单季晚粳稻优势区和沿运河及丘陵杂交中籼稻优势区等四大优势区域集中。“十二五”以来,江苏水稻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但单产水平稳步提高。2019 年,江苏水稻种植面积218.4 万hm2,比2011年略减4.3 万hm2,主要是适应种植结构调优,调减多级提水或地下水灌溉地区等非优势区水稻面积;单产达到 8 971.5 kg/hm2,比 2011 年提高了 681.3 kg/hm2,增幅8.2%,单产水平长期居全国水稻主产省第一,并超过美国、埃及等世界水稻高产国家;总产1 959.6 万t,增加了 112.8 万 t,增幅 6.1%。

1.2 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水稻品种审定数量基本稳定,审定类型多样,以粳型常规稻品种为主,主推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推广面积快速增加。2011—2019 年,江苏累计审定水稻品种140 个,其中粳型常规稻品种89 个、占63.6%,籼型两系杂交稻品种16 个、占11.4%;籼型三系杂交稻、粳型三系杂交稻、籼粳交三系杂交稻和籼型不育系数量分别为13 个、11个、6 个和 5 个。截至2020 年,农业农村部认定、生产上仍在推广的超级稻品种数量为133 个,其中江苏育种单位选育的超级稻品种有16 个,占12%;在主导品种推广上,各地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大力开展主导品种引进筛选与示范推广,科学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沿江及苏南地区扩大了早熟晚粳类型品种面积,苏中及里下河地区扩大了迟熟中粳类型品种面积,淮北地区加快籼改粳,扩大了中熟中粳类型品种面积[1]。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2018 年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南粳5055 推广面积分别达到30.5 万hm2、15.0 万hm2;2020 年,江苏提出加快推广绿色优质高抗粮食作物新品种,全省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 86.7 万 hm2以上[2]。

图1 2011—2019 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变化情况

表1 2011—2019 年江苏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类型与数量

表2 2011 和2018 年江苏省推广面积前五的水稻品种与面积

表3 2011 和2018 年江苏省粳稻种植成本收益比较

1.3 技术模式更加绿色

2017 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3]。2018 年1 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4]。近年来,江苏省持续加大水稻精确定量、机插秧、秸秆还田等轻简高效一体化配套技术推广应用,深入推进水稻规模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大幅提高肥料、农药利用率,减少用量。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2018 年江苏省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面积160.6 万hm2、秸秆还田技术应用面积184.5 万hm2,分别占全国的34.0%和17.4%。与此同时,江苏省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稻鱼共作、稻鸭共作、稻虾共作、稻菜轮作等“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大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助推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18 年江苏稻田综合种养、水稻+N 等模式推广面积合计超过10 万hm2,显著提高了种植效益,促进水稻增效和农民增收。

1.4 品牌培育扎实推进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广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各地高度重视优质稻米品牌培育和创建。2017 年起已经连续举办四届“江苏好大米”品鉴推介活动,培育创建了20 多个稻米知名品牌,遴选推介了50 个“味稻小镇”。2019 年4 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印发《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千亿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2 年)》,明确打造优质稻米等八大千亿级特色产业,打造新时代江苏“鱼米之乡”[5]。2020 年1 月,首届长三角地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创新成果交流会在江苏省华西村举行,共评选出“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12 个、“江苏好大米”十大创优品牌14个,集中打造苏米品牌,射阳大米、兴化大米、阜宁大米、海安大米等一批区域公共大米品牌迅速崛起,其中“射阳大米”入选2019 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粮食区域公用品牌[6]。

2 江苏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2.1 绿色技术储备不足

长期以来,江苏水稻生产主要以提高产量为第一目标,品种选育、栽培和植保技术也均以获得高产为首要任务,水稻单产位居主产省第一,总产保持快速增长,在保障省内需求的同时,每年还能向周边省份输出稻谷600 多万t。“十二五”以来累计通过审定水稻品种140 个,但仍以高产为主要指标,养分高效利用等绿色性状指标体现不足,优质与高产难兼容;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品种以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稻米为主,缺乏区域性突破主导品种;化肥减施增效、农药减量控害等单项技术效果明显,但技术协同性不足,难以有效支撑水稻绿色高质量发展。此外,由于种稻效益日益下降、适龄劳动力短缺,农户在选择品种时优先考虑产量,在选择技术时优先考虑省工省力技术,绿色技术难被农户采用,到位率不足[7]。

2.2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江苏水稻连年增产的背后是耕地、水资源和化学投入品的过度使用,耕地复种率高、利用强度大。2018年江苏耕地复种指数达到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比邻近的浙江、安徽分别高出0.6 和0.1[8]。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工业用地、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在南京、苏州、无锡等苏南经济发达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水稻生产重心逐步向苏中、苏北移动[9]。从水资源看,江苏水资源相对充裕,2018 年江苏供水总量592.0 亿m3,其中农业用水273.3 亿m3,占46.2%。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部地区年降雨量1 200 mm 左右,北部地区仅700 mm 左右,耕地和水资源矛盾突出[10]。随着水稻生产重心北移,水资源空间布局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2018 年江苏粳稻化肥用量高达538.5 kg/hm2,比全国平均用量高出47.7%,是黑龙江粳稻化肥用量的1.1 倍;农药费用1 487.0 元/hm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9.6%,化肥农药施用水平过高、利用率偏低[11]。此外,尽管近年来大力推进集中育秧和机插秧,但江苏直播稻种植面积仍然较大,直播稻除草剂用量大、稳产性差、品质不稳定,也是影响水稻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12]。

2.3 种植成本持续增加

“十二五”以来,受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影响,我国水稻生产成本持续增加。2018年,江苏水稻生产总成本达到19 540.6 元/hm2,比2011年增加5 431.9 元/hm2,增幅27.8%。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 9 614.7 元/hm2,占总成本的 49.2%,比 2011 年增加1 631.3 元/hm2,增幅17.0%;人工成本5 728.0 元/hm2,占总成本的29.3%,比2011 年增加1 677.5 元/hm2,增幅 29.3%;土地成本 4 197.9 元/hm2,占总成本的21.5%,比 2011 年增加 2 123.1 元/hm2,增幅 50.6%,是水稻生产成本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11]。据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2020 年对江苏兴化的调研测算,机插秧模式水稻生产成本高达1 456 元/667 m2,按粳稻最低收购价2.6 元/kg 测算,水稻产量560 kg/hm2以上才能保本。在成本增长的同时,受低价大米进口、最低收购价调整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稻米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种稻收益大幅下滑[13-15]。2018 年每50 kg 稻谷平均出售价格134.1 元,比2011 年下降7.0 元,减幅5.2%;净利润433.5 元/hm2, 比 2011 年 减 少 469.5 元/hm2, 减 幅108.3%[11]。

2.4 产业竞争能力偏弱

江苏是水稻生产大省,但绿色稻米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江苏优质稻种植面积虽然持续增长,但普通稻品种种植比例依然较高,江苏大米品牌众多,但是小而分散,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如仅兴化一个县级市就形成了220 多个自主品牌,特别是还没有像日本越光、黑龙江五常稻花香一样的全国性知名品牌,品质结构难以有效匹配市场,不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各类胚芽米、富硒米、宜糖米、方便米饭等绿色功能性大米和产品市场开发不够、供应不足;江苏大米以输出邻近的上海、浙江为主,但目前在浙江大中城市的超市销售渠道被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稻花香、北大荒、金龙鱼等各种品牌大米全面压制;江苏有1 000 多个大米加工企业,但产业化龙头企业较少,科技含量较低,近年来省内市场也面临东北品牌大米的抢滩竞争,特别是苏北大米品牌产品区别度不够、市场售价较低、产业竞争力不强。调研表明,江苏大米在浙江尤其是浙北批发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仅次于黑龙江,但由于价格较低,多以散装米形式进入餐饮、学校和企业工厂食堂等用于群体性消费。目前杭州、宁波等浙江较大城市的超市货架被东北特别是黑龙江各类品牌大米占据,江苏小包装品牌大米规格单一、售价较低,产业竞争力不强。

3 推进江苏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推进江苏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农业绿色发展经验,从政策创新、品种选育、技术变革、主体培育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强化绿色技术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加快构建适应江苏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促进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3.1 加快绿色政策完善与创新

加快建立生态保护型的补贴制度和生产方式,促进水稻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建议在深入调查苏州、南京、常州等地水稻生态补贴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动江苏水稻生态补贴政策全覆盖,补贴资金可以直接补贴给种粮农民,或用于基本农田建设,或用于减肥减药等绿色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等,提升全社会生态安全意识。提高化肥和化学农药市场准入门槛,采取补贴奖励、贷款贴息等措施,加大对绿色品种、有机肥、缓控释肥、生物农药和天敌等产品的补贴力度。

3.2 加强绿色优质品种培育与推广

加快培育绿色性状和食味性状突出的水稻品种,在稳定产量的同时,优先突出食味品质指标,同时还应兼顾多种绿色性状,如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抗性,或高效利用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实现少打农药和少施化肥,充分发挥品种供给对水稻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结合省内各地生态资源条件及产业化发展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品种区域布局,因地制宜筛选推广品质和产量较为协调、适口性和抗逆性突出的水稻新品种,充分利用国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契机,培养一批忠实的“苏米”消费群体,确保江苏生产的中高端大米产品能够就近定向销售给上海、浙江的消费群体,既能稳定解决本省稻米市场的销路问题,又能提升长三角区域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3.3 强化绿色高质高效模式集成与推广

加快集成推广绿色生态、高质高效的水稻生产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模式,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机械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精准诊断施肥技术,降低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加快生物药剂、天敌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全面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推广和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制度;因地制宜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升稻米品质。

3.4 加快绿色生产经营和服务主体培育

建议在全省范围开展“生态农民”的资格认定,规定只有取得该资格的农户,才能享受惠农补贴、试验示范、订单收购、低息贷款等各类优惠政策,在消费者群体中建立较好声誉。加强水稻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绿色生产知识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大力发展“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打通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加强水稻生产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一批代耕代种、代收代储、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组织,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提高水稻生产绿色化、标准化水平。加强产加销一体化主体培育,加大用地保障、财政补贴和市场帮扶力度,在部分传统优质大米产地扶持种粮大户等购置日产能10~15 t 的小型精品大米加工设备,促进实现“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型,提高产业链增值收益。

3.5 促进水稻生产多功能发展

适应长三角地区居民更加注重品质消费、体验式消费、营养功能性稻米产品消费等消费习惯改变,建议江苏水稻生产在稳定发展优质食味稻品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稻生产的多功能性,拓展稻米产品类型及功能。如选育并推广适宜糖尿病人饮食、肾脏病人饮食、婴幼儿补锌等功能稻品种;培育筛选生育期匹配、茎秆结实抗倒伏、耐肥抗逆的适宜稻田综合种养需要的水稻品种,高产、多彩多色的彩色稻品种,耐盐碱水稻品种等;选育并推广适宜酿制黄酒的糯稻品种、适宜加工米粉及米制品零食等的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等,进一步丰富大米产品层次,满足不同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猜你喜欢

江苏水稻品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数读江苏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数独江苏
一季水稻
数读江苏
水稻花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