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后香港青年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教训

2020-12-07

时代人物 2020年34期
关键词:香港政治课程

涂 靓

(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自2019年6月以来延续至今的反修例风波,香港爆发了多次规模巨大的游行示威活动,一些反对派与激进势力假借“和平集会”之外衣,肆意破坏公共基础设施,包围香港警察总署,破坏立法机构,制造多起事端,严重扰乱香港政治经济秩序。

2020年5月5日,香港特区政府警务处处长邓炳强于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称去年六月至今年四月中,约8000人牵涉反修例风波中被捕,当中1365人被起诉,约四成人为学生。这些数据愈发显示出:关注香港青年问题,爱护青年,消除部分青年对于国家的对立和抗拒,对香港的未来和发展以及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为此,我们应着眼于此次反修例风波中所折射出香港青年国家政治认同危机的根源,以便从香港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强化香港青年的政治认同感,弥补香港国民教育的缺失。

回归后香港青年的现状

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诸如2011年的反国民教育运动,2014年的非法“占领中环行动”,2019年6月伊始的“反修例”事件等这一系列社会风波,这些社会乱象的参与群体其中不乏青年人,他们或仍处于校园,或初入社会,思考事情容易偏激、冲动,易受他人与周遭环境的影响,难以形成独立的个人价值体系。由于这些特性,香港青年成为某些激进派与反动势力利用驱使的力量。

从层出不穷的社会事件里折射出部分香港青年思想上本土主义崛起,国民身份认知模糊,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尤其是政治认同意识淡化。这里的本土意识包含两方面意蕴:一是个人身份认同与地方意识;二是对香港与国家政治关系的认同。部分香港青年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帜,挥舞着美国、英国的旗帜,走上街头,肆意破坏公共设施,干扰普通香港市民的有序生活,公然违反政府和社会秩序。

在香港,部分青年将国民教育视为洗脑,而将西方道德视为黄金法则,只强调民主,自由和人权是香港的核心价值观,并加以扭曲与极端化,形成一种激进式民主,实质上为满足一己之欲,无视法律规范,将大众利益与人权和公民社会秩序对立。

香港青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探析

部分香港青年国民教育缺失

香港中小学校奉行校本自主的管理制度,各个学校对于国民教育所应承担的教育职责以及所授内容不一,且香港学校并没有专门设置传授有益于增强国家认同感的国民教育相关课程。当前香港所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可划分为六个主题:个人成长、今日香港、现代中国、全球化、公共卫生、能源科技。由此,教授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是否会花费时间在所涉及的政治问题上,若所授课程涉及政治上的敏感问题,教师是否能公正客观地看待并带领学生探讨这些问题。通识教育所设置的教材存在着误读“一国两制”内涵;美化“占中”;负面解读甚至丑化内地;引用人口素质低下等歧视性语言一系列突出问题。

“校本化”“综合化”的国民教育改革,将国民教育与中国历史及一些人文社科课程综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民教育的专业性与系统性。香港各学校对于其所应当承担的教育职责以及角色定位不明确,大多数港校并未将国民教育设为必修课程,教学课程应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都未统一设定,难以构建成熟的国民教育课程体系。

源于香港的历史背景以及教育环境,大部分香港教师学术背景多出自于西方国家,对于祖国及民族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漫长的港英殖民时期形成的思想理念与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多重影响下,一些教师香港本土主义思想深植,并且这种思想将会贯穿于他们的教学过程始终。当前,港校缺乏承担国民教育课程的专业师资,国民教育的教学工作多为其他公民教育课程教师兼任,因而造成了教师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知之甚少,同时自身精力及教学课时、教育任务、教学方式及教学实践等多个层面存在局限性,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果、教学成效。

过度强调“两制”的差异,回避自觉维护“一国”的责任

2019年6月至今5月涉社会事件被捕约10名专上院校教职员,约100名中小学教职员,约2000名专上院校学生和1600名18岁以下学生,有些激进的乱港祸港分子包围湾仔警察总部,向警察总署内投掷鸡蛋,用铁马封堵警察总署各出入口,致使警员无法归家,无法处理警务工作。一些激进分子围堵政府大楼,道路不畅,致使交通瘫痪,立法会多个会议被迫取消,逾700亿民生拨款受阻,种种恶行严重扰乱社会经济政治秩序。这些乱港分子没有正确认识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价值,肆意歪曲民主、自由与人权。

因150多年的港英殖民政府统治,由于缺乏系统历史、母体文化的国民教育体系,正处于这一代中成长起来的香港青年,在思想上秉持西方价值观,将学业,生活压力错误的归因于“一国两制”,思想上一味地迷思旧时光,以致于香港青年缺乏对于国家权威性的政治认可。

香港社会冲突背后的政治经济根源

(1)政治根源

政治制度的差异与争论是近年来香港青年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香港沿用殖民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在特区内部实行行政主导、司法独立、行政与立法互相制约的行政长官负责制。然而,某些香港反对派政治力量,打着“追求民主”的幌子,企图通过所谓的“双普选”,希望以议员选举获得立法会席位的方式,从而改变《基本法》中对于特区行政长官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经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明文规定。这些反对力量意愿借此掌握特区政府的管制实权,从根本上变更回归后香港的政治制度。

在某些外部政治力量的干扰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层面发展不均衡的弊端使得一些反华势力在政治利益的驱使与西方势力的支持下,以经济发展增速放缓,贫富差距加大,生活教育所需成本难以负担为由头,煽动部分青年走上街头,参加非法集会、游行、暴力示威等活动,以此来向港区政府实施压力,挑战政府权威。

(2)经济根源

香港一直以来实施的资本主义私有制,长期的寡头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使得社会财富大量聚集于极少数的资本家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等方式,在港投资大规模企业及资金。这些跨国垄断资本不仅加强了对于香港经济的掌控权,并且通过使一些驻港大使馆工作职员,或专职的情报人员扶植反对派,并且为其子女家人去西方国家提供教育、移民等特惠,慢慢渗透进香港政治力量,增强其在香港的政治话语权。

自2018年下半年,香港GDP增速有所放缓,甚至在2019年反修例社会事件爆发后出现负增长趋势。一系列非法的政治性活动,严重扰乱了港地政治经济秩序,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贫富差距无限拉大,香港民生问题愈发恶化,部分香港青年难以就业,无法支撑高额的房价以及巨额的生活成本、教育成本,生活压力急剧增大,严峻的民生问题使得香港部分青年滋生出对于现实的不满,并将之转移为对于香港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的不信任。同时处于反对派外部力量的煽动下,部分青年企图将对生活的不得意诉诸于参与政治风波,将其作为施压于香港政府的助燃剂。

针对回归后香港青年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教训

香港特区政府及教育当局应首当其冲

香港青年是香港的未来,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香港的青年教育,促使人心回归,是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青年发展的重要课题。

2020年6月4日,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国歌条例草案》,6月12日《国歌条例》刊宪,6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长杨润雄表示当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生效后,将会在课程中向学生介绍该法的重点内容及重要性。教育当局如何向学生讲解该法律,使学生们深入理解其中的关键法条、所蕴含的理念及其对青年的深远影响力和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港区政府及教育当局在国安法具体条文呈现出来并开始实施生效后,应当负起责任与担当,在各级学校设置国安法教育相关课程,加强专职教师的培训与开发,及时监控与反馈各学校的教育情况,将其与宪法教育、香港基本法教育、《国歌条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于青年国民教育的课程里,作为考试升学的重要尺度。

香港青年要认清未来,自觉承担“一国”责任

2020年7月,港区国安法正式出炉,中央政府将在香港设立一个全新的机构—维护国家安全公署。香港国安法的全面落实离不开广大香港青年的支持,需要依托自上而下的积极正面的舆论氛围。香港通识课教师灵活运用普通话、粤语,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解读释义,使港地学生深入理解国安立法的根本依据与利害关系,增强香港青年对国家和特区政府的信任感,推动每一名香港青年成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

与内地青年师生共同交流、探讨,通过多种方式如主题演讲比赛、辩论、音乐、运动等,于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增进两地师生之间的情谊,拉近两地青年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

同时,港区青年可向特区政府提出国民教育诉求,中港联合办等国家有关部门在充分了解与结合港区国民教育实践现况,符合国情的情形下,积极开展院校间的深入合作,制定长远可持续的交流合作方案,探讨与领会国民教育课程心得。香港青年携手内地师生,自发的作为增强国民教育的主力军,

共同维护香港政治经济长治久安

(1)政治举措

第一,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基本方针不动摇,结合《港区国安法》进一步完善香港特区法治体系和司法体系。一方面,在国际上,强烈反对企图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有关做法,坚决反击干预香港事物的西方势力,坚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原则,另一方面,香港特区政府应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摆脱长久英国殖民体系对于法治体系和司法体系的残余,加强招揽真正合乎宪法与《基本法》要求的,资历丰富的法律高端人才,厘清香港的“司法独立”是国家层面的法治体系和司法体系的“独立”,强调“一国”在其中的不可动摇的绝对地位。

第二,推进香港青年国民教育制度系统化改革,进一步优化两地的沟通交流机制,敦促香港青年“思想回归”。近些年,层出不穷的香港社会教育乱象警醒着我们,长期以来,由于殖民所遗存下的西方教育理念以及回归后种种阻力导致国民教育改革运动搁浅,中国历史文化教育,传统文化的输出,正面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香港青年所设通识课程中缺位、错位。

同时,某些不明真相和受到裹挟的媒体新闻从业人员肆意抹黑中国历史文化以及当代中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因而,亟需推进青年教育改革,增强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荣誉感,增进两地师生的学习交流,以使青年明辨是非,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爱国爱港的社会舆论氛围,共筑两地和谐的政治经济秩序。

(2)经济举措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香港青年到内地参与国家经济建设政策,助推与内地的经济一体化。2019年6月“反修例事件”发生以来,港区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回购土地、增加公共住房投入、减免税收等,这些举措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们的生活压力。中共与香港特区应共同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地理优势,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优势,积极融入内地经济发展格局,利用其在金融、旅游、物流、服务业等特有的影响力,进一步开拓创新,建立与深圳、广州、澳门的陆海空国际航运、贸易自由、资本流通的一体化轴带支撑的立体化空间格局。

猜你喜欢

香港政治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