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立体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20-12-07盘菊莲
盘菊莲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文以下简称为《基础》课)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政治理论课程,也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课程。《基础》课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身修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发展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因此,要重视《基础》课程的教育,深入探究内容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出该课程的积极作用。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基础》课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能够完善传统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针对立体化教学体系,主要是基于教学理论,以落实教学目标为主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包含学生主动学习、资源多元整合、学习立体支持与课程多样教学等,全面学生个性成长特征,构建的一种“智能化”教学结构,最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立体化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提出的新型教学手段,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满堂灌”的缺点,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形成一种更加立体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经过实践证明,立体化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教学标准,能够呈现出更加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课程性质需要
《基础》课程内容较为宽泛,并且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性、针对性、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等特征,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等不能适用于《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同时,《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道德观和法律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能够将弘扬民族精神、振兴祖国作为人生理想,不断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法律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符合教育规律
立体化教学更加注重教学模式的改变,从传统的单一维度转变为多向维度。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加快接受、吸收知识的速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果。在教育中,学生的接受程度是非常关键的,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素,不仅要在知识上满足学生需求,更要在情感上形成共鸣[1]。此外,要强调学生的主体需求。立体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学生能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大学生身心处于发展的形成阶段,在学习上和情感上都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在情感交流、理性知识、专业学习、课余学习等等方面,立体化教学能够多维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
德育教育需求
当今社会一个发展和挑战共存的时代,外来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会给学生带来不确定性。在新时代,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精神信仰,使学生的发展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挥出高校的教育作用。
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教学内容立体化
《基础》课教材是全国统编版,内容上相对固定,缺乏针对性和地方性[2]。在《基础》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教材作为主要的讲解内容,会存在课程较为单一、内容乏味等问题。因此,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要整合教学资源,在讲解中要结合当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多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用案例证明知识的观点,既可以搜集与学生相关的优秀案例,让学生向榜样学习,还可以搜集现实中反面教材,对学生起到警示和提醒作用。同时,融合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分析案例,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还可以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立体化的综合认识。此外,在《基础》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相关准备,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为实现立体化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形式立体化
首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树立法律意识和道德知识。例如,在校内可以组织法律知识竞赛、丝思想道德辩论赛、诚信相伴等等此类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校外可以组织公德践行调查、职业规划训练、破冰行动等等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中进行实践,这样可以让学生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然后,要增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在《基础》教学中,师生要共同参与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沟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3]。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使学生保持认真听讲状态。此外,要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能够做到思考和反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原来的被动听讲转变化主动要学,实现学生的克己内省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解社会公德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公德主题寝室讨论,让学生针对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学生之间进行点评,这样能够逐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从而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成为更优秀的人才。
最后,要将显形教学与隐形教学相结合。显形教学主要是通过公开的教育和引导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课堂中的教材教学。隐形教学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知识的熏陶和感染,能够带给学生愉悦感和回味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隐形教育开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材中深入挖掘的内容,也可以还是一次聊天,还可以是一种良好的氛围,都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可以在班级群中定期发送相关文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梳理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实现隐形教学的目的。
教学方法立体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不断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研究性问题,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达到思想上的共识[4]。每个小组都要通过查找资料、分析案例、结合知识来完成任务,这种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加深学生对《基础》课程学习的热情,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当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提出任务要结合社会实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手段立体化
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采用课堂直接讲述的形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来说,学生可能很难完全理解,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教学手段改革是必要的环节。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应用网络平台展开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育中应用网络平台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教师可以从网络中学习到更多的教学资源,然后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根据教学计划在课堂中或者课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进行检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这样能够全方面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定期举行比赛,在完成章节之后让学生自行制作微课内容,将章节内知识整合、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架构,比赛的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由班内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分,前三名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得奖励。
教学考评立体化
在《基础》课程立体化教学中,考评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能够让教师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加以改正。在传统的教学考评中,都是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测评,这样的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需求。立体化教学考评不仅要重视最终的考试成绩,更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等进行考评,全方位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平时测验+实践考核+试卷考核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避免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不仅在学习上考评学生,在生活中同样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将学生宿舍卫生情况以及集体活动参与情况等进行评分,并且将评分按照一定比例与最终考试成绩相结合,督促学生成为一个卫生整洁、热情生活的人。
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符合《基础》课程教育目的。要明确《基础》课程的教育目的,主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根据教学目的和目标科学、合理地开展立体化教学,并且要完善处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之间的关系,将三者有机融合,实现教学协调和统一,做到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所服务[6]。如果构建的立体化教学没有符合教育目的,那么教学改革是毫无意义的,甚至还会起到反向作用。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基础》课程立体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等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自主进行学习,促进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提升。要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取课堂中得不到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调研、现场调查、共同研讨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不再是根据死板、固定的概念进行推理和研究,能够面对真实的景象和事件进行理性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知行统一。
综上所述,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符合《基础》课程的教育规律,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带给学生更多深入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法律意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教学水平,要对立体化教学有深入的、科学的认识,从而能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实现立体化教学的落地。在现代社会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人才的培养也要树立全新的观念,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