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线损管理

2020-12-07张隆梁晓莉

魅力中国 2020年1期
关键词:损耗电力企业计量

张隆 梁晓莉

(国网天水供电公司,甘肃 天水 741000)

一、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概述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电力计量自动化是其得以实现的关键技术,具有点多面广、业务复杂等特点。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由多个系统组成,最具代表的有电能计量遥测系统、负荷管理系统、配变检测计量系统以及集中抄表系统等。其中集中抄表系统是一种充分结合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系统的低压集中抄表技术,能够有效处理电能相关数据并获得最终处理结果,从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力产业的各项工作中,如电能表读取、电力数据统计以及分析电力线损等。本文重点对集中抄表系统在电力线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电力计量自动化中线损存在的主要原因

所谓的线损,是指在对电能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存在电能的耗损,是所有电量损耗的一种统称。在线损中包括自然线损和管理线损两种。对输电线路的线损来讲,是不可避免的。而导致线损的原因很多,如输配电中的电压器不合适,或者是电压器与负荷不匹配的,很可能导致变压器在轻载的情况下工作,进而导致电损;又比如当配电网出现分布不合理的情况时,其也会造成近电远送的情况,或者出现截面积减小的情况,最终导致整个输电网电能的损耗;在输电线路中,如果存在三相负荷不稳定的情况,如果其中的不稳定性超过了标准范围的20%,则会直接增加线路中的电流,也会出现线损的情况。由此看出,导致线损的因素很多,所以在对线损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和部署。只有通过这种综合考虑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减少线损,将线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三、基于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线损管理措施

(一)组织建设模型

针对线损管理工作,运用电力计量自动化这项技术可以组织建设起和线路损耗有关的模型,在线路损耗管理模型基础上,首先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内部变电站的实际线路损耗和计量点具体的线损状况加以分析把握。组织建设起的线损管理模型能够针对线路内的实际运行状况加以检测,假如发生运行不正常的问题就能够实现自主性的调节控制。并且,还能够借助电力计量自动化生成的多项数据信息组织建设起日常规数据模型,针对运行过程中的具体数据和与标准数据加以比较,这样以来能够在尽快的把握线路损耗的具体状况。借助模型开展线路损耗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线损率的精确程度,确保数据的真实无误。

(二)线损数据采集

集中抄表系统具有智能化这一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开展对线损数据的采集工作,从而为线损计算提供科学依据。在开展线损数据采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以线损管理的实际需求为数据采集基础,对集中抄表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使其具有实时采集、间隔定时采集以及冻结数据采集等功能,以此使数据密度以及数据样本数实现最大化。同时,为了确保线损计算数据的质量及效率,在集中抄表系统进行线损数据采集的运行过程中,需合理对该系统的运行时间进行设置,使该系统在特点时间内进行自行采集数据的行为,从而确保线损数据的完整性。另外,集中抄表系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在其进行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易受到相关的外界因素所影响,使系统运行出现异常现象。因此,为了确保集中抄表系统线损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及精确性,还需在系统中设置自动报警功能,当系统受外界干扰而出现异常时,该报警功能及时进行报警行为,便于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处理系统异常情况,确保线损数据采集不受影响。

(三)防窃电处理

当前电力企业在发展中窃电现象的出现,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并且对于居民的安全稳定用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分析由于部分居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以及用电中的电力安全知识普及不到位,窃电现象长期存在于电力企业的供电发展中难以根治。分析当前线损管理中计量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从技术层面有效地发挥了线损现象的监管,通过数据分析及预警功能,将线路供电运行中存在的异常现象,进行及时反馈和上报。以此达到防窃电效果,并且对于窃电事件形成了一定的威慑性,减少了因窃电现象造成的人员伤亡,电力企业收益损失等不良现象。另外对于供电中的线损控制落实,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线损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确保正常供电状态的关键所在。笔者通过将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集中抄表系统应用于线损管理工作中,起到线损数据采集、线损数据的分析与汇总以及查处窃电用电异常现象的关键作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企业在线损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在电力企业及各产业的发展中起到确保供电正常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损耗电力企业计量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
自我损耗理论视角下的编辑审读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变压器附加损耗对负载损耗的影响
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损耗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