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究

2020-12-07贾茹

魅力中国 2020年1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课件形式

贾茹

(江西省永修县滩溪中心小学,江西 九江 330304)

如今的英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需要打好基础的小学生来说英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很多的小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一定的倾向性,例如学习英语的阅读与写作过程中,有的小学生喜欢阅读而不喜欢写作,这样就会造成他们的阅读能力比较强,而写作能力较差;反之亦然。因此二者结合教学是有必要且有意义的。教师想要在日常的教学之中使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还是需要引入一些积极有趣、互动频繁的教学模式,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在主观上能够接收并且积极的参与进来。通过阅读与写作的联合互相推动的作用,使教学效率成倍的增加,还能够充分的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

一、用阅读能力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写作的时候经常会采用灌输式教育,对于常见词句的记忆也是联想的单一场景,无法使学生联想到平时的阅读收取信息的能力,导致学生对于写作常用的词句用的都是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容易变通,因此难以提高写作的能力及效率。这就需要先培养学生的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对其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大量的阅读能够锻炼写作思维,形成一定的写作思路,这样既能够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1]。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Unit5 B部分《Hobbies and jobs.》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反复阅读,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其中重要的信息以及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比如进行课上提问等方式,文中介绍了哪些Jobs?这样使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能够更加关注文中有关hobby 和job的关键信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并且形成习惯之后将带入到写作中去,引导学生更多的进行阅读,使写作思维更加的成熟,因而其写作能力自然也会随着提高[2]。

二、用写作能力来带动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用阅读提高写作,以写作来带动阅读,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更喜欢阅读而懒得动手写作,会导致他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是相对来说写作能力有所不足。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以用以读带写的方式带着同学们进行拓展与写作。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的记忆与理解,也能对其阅读能力打好一定的基础。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阅读兴趣,增强学习能力,提升英语水平。也能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慢慢的形成一个长期的英语阅读习惯[3]。

长此以往,学生会对阅读理解达到更深的一个层次,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其阅读能力,整体提高了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Unit2 B部分《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以写作论述为目标,体现出“Munich”、“Alaska”、“Jiangxi”以及“Papa Westray”等不同国家城市方面的信息,对此进行探讨与交流。教师也要在其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完整的将自己所思所想呈现在自己的写作之中。写作结束以后,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认知课文的中心思想及主要内容。对于这样由写作带入阅读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追求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提升综合素养[4]。

三、丰富读写形式,提升人文素养

在小学开展读写结合的形式,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经验以及专业水平,只有足够熟悉这种形式,才能灵活运用在小学生身上。比如现在用的比较普遍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接触新知识,图文并茂的形式也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到《Festivals》时候,提前制作相关的课件供学生阅读,课件内容为节日相关的资料,以此增加学生对节日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提供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示出来,然后再安排针对性的写作练习。比如“Mid-Autumn Festival”或者“Spring Festival”等方面进行展开。学生会利用观看课件所学习到的知识然后投入到写作中。通过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然后总结出来中心思想,应用到写作之中。另外还能使学生对这种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水平[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想在核心素养下提升学生对英语读写结合的能力,需要将这种形式运用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读写结合练习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及写作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多利用多媒体等新模式,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课堂,进行更高效率的授课,培养学生对于阅读及写作的兴趣,最终使阅读写作能够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课件形式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