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例谈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
2020-12-07陈淑娟
陈淑娟
(江西省安义中学,江西 安义 330500)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作为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认知第一步,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单一刻板地通过书本对概念进行机械的阐述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难以深刻的理解相关的地理概念,而且还会挫伤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积极性。学生失去了深入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就连书本上的基础原理都难以理解,更不用说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
一、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概念是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如在学习天体相关知识的课程时,首先要明确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基本形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出学生对恒星、行星的概念理解以及他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从概念一步步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四季变换。通过对地理概念的学习,地理问题的分析,不但能够切实的理解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理,还对我们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考试时,有许多题目中都会列出一些具体的概念,学生对相关概念如果没有深入的理解,便很难充分有效的理解题目意思,能准确的解读问题更是无从谈起。相反,如果学生对相关地理概念有深入的理解,便能将概念转变成实用性的技能。如通过地球自转的原理理解时差的形成,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计算两个国家的时差。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例谈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即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具有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念以及思维方式。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识及地理实践能力组成。在实际教学中就是通过地理考察、模拟实验及间接调查等方式,较为全面地了解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概念有许多相似的、难以区分的概念,就天体与天体系统来谈,天体是就物体存在的形式而言,而天体系统则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要学会抓住概念中两种不同的主体进行区分;再如,在讲到“地球上的水”这一章节的时候,水量与径流量也是许多学生难以区分的概念,水量是指水的体积或者质量,而径流量则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槽某一断面的水量,他们的范围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概念并排列出讲解,通过对比的方法,抓住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打破学生传统的死记硬背,使他们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的掌握知识。
(二)以原生态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开展的地理教学,应更多的展现出原生态的地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的情景入手,在事实中理解、探寻概念本身。例如在学习气候的类型一课时,可以先通过天气与气候的对比中对概念有所感知。再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等设施,观看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类型下的动植物生长形态及特征。学生通过对图片及视频的观看,从原生态的教学方式中思考与讨论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再此基础上进行深一步的细化学习。从实际情景入手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起直接从概念入手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构建各知识点的概念体系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概念看似繁杂,实则大部分概念之间都有相互联系,教师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将新学习的知识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相互连接记忆,进而迅速的理解掌握各种相关的概念知识。如通过地表形态的概念引出其形成的原因,在通过各种地表形态引出其细分成哪几种,最终联系到地表形态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整个章节的知识点相互连接,关系紧密,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条理清晰的结构体系。这种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组合的能力,不仅在地理学科上有重要作用,学生将此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作用,这是一种思维能力的素养。
(四)通过地理关键属性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每个地理概念都是由许多属性构成的。在我们进行判断时,抓住最关键的那个属性是学生提升能力的关键,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人类和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概念时,其关键属性便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那怎样能使学生对概念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呢?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通过文字图片、多媒体视频、甚至是实地测量的方法去了解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一系列影响,遵循“从客观事实到概念,到关系,到知识结构”的过程,通过关键属性的理解来掌握概念,培养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要注重通过教学策略的改变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使教学的起点开始于情景,而不是概念本身。教师要知道,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通过对比、情景、知识概念体系和关键属性等方式转化而来的。教师只有通过对教学策略的科学设计,才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