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学中可视化资源应用策略的探索
2020-12-07胡大造
胡大造
(江西省安义中学,江西 安义 330500)
利用可视化资源进行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融入影视、动画等可视化资源,帮助教学顺利进行、提升教学的效率。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运用可视化资源进行教学成为了教学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针对地理、物理等科目。本文以高一的地理教学为例,分析在教学中可视化资源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可视化资源创建情境,进行新课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导入能够让整节课都处在高度集中和高效学习的氛围中,是教学的良好开端,是教师设立教学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导入环节,为学生放映可视化资源,通过可视化资源进行课前导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情境,是导入的有效策略。要想将可视化资源运用到课前导入中,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加强日常生活中对可视化资源的收集和归纳,在需要时运用可视化资源进行课前导入时,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可视化资源创建情境,进行导入,可以选择视频、影视、动画、动图等等。需要注意保证可视化资源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教学性,而不是一味的注意选择有趣的视频,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保证在提升学生的兴趣时还能传授教学知识。教师还可以在播放可视化资源前为学生制定观看任务、设定问题,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能够积极的进行思考,解决教师的问题和任务。教师所选定的可视化资源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高中生的生活状况,这样能够让学生更能带入到情境中,感受高中的地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例如,教师在教授高一的地理必修一中的《宇宙中的地球》时,可以利用可视化资源创建情境,进行课前的导入。由于高中生都对天文、星座、宇宙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宇宙研究类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在短片中学习宇宙的知识、了解和认识宇宙和星球,加深对地理的热爱,之后再导入课题教学,让学生学习地球和宇宙的关系;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可视化资源中GIF动图,动图内容展示山岳的行程过程动图,然后再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等。
二、课堂教学中融入可视化资源,辅助知识点
高中的地理比初中的地理知识点加大了很多难度,课程的内容更加抽象,导致教师教学效率越来越低,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吃力。教师如果只是古板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会让地理变得更加枯燥,使学生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学会将知识更加清晰、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利用可视化资源,结合课堂上的知识点,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看到知识点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可视化资源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升地理知识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例如,教师在教授高一地理必修二中《城市与城市化》的知识时,由于单纯的讲述理论概念无法让学生清晰的想象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可视化资源,帮助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知识点的教学。用多媒体展示城市结构的平面结构图,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城市结构的样貌;在教授高中的地理知识必修二中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厦门城市的交通布局,让同学们了解交通布局的规则和规律等。通过可视化资源,让知识更加直观和简易,让高中地理的学习更加便捷。
三、课后练习中结合可视化资源,巩固知识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课后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后练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了课堂上的地理知识后,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巩固和拓展,让地理知识更加深刻的映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其实这种课后练习不仅效率低,也加大了学生高中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对地理逐渐产生反抗心理。所以教师在课后练习时,可以积极的结合可视化资源,让学生在可视化资源中达到练习的效果,巩固课堂上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授高一的地理必修二中的《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教师可以结合可视化资源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加深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观看视频《可可西里》并写下观后感,同学们从视频中感受地理知识,体会人类和环境的关系,重视本章所学的内容,与环境协调发展;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主题的综艺节目、讲座等影视,从其中感受环境的意义,重视保护环境。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后结合可视化资源进行知识巩固,保证了课后练习的效率,提升了课后练习的趣味,让高中的地理学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视化资源对高中的地理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可视化资源开展教育,在课堂导入环节创建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后起到巩固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可视化教学,提升同学们学习地理的效率,为学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