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略分析
2020-12-07于红
于红
(河北省三河市汇福实验学校,河北 三河 0652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蕴含了我国优秀的文化内涵,不仅有精神文化还有许多的物质文化,这些物质文化都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优秀的传统文化涵盖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是岁月的沉淀。作为初中生还正处于心智不够成熟的阶段,需要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来帮助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文化内涵、文化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将文化与学习紧密相连,让历史与文化都可以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内心,丰富其文化精神世界。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初中在义务教育中起着重要里程碑的作用,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是希望。在初中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历史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历史的研究,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热情,以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在其学习和未来生活中的卓越地位。
(二)增强民族凝聚力
要在初中课堂中弘扬优秀文化就要先于教学内容有限结合,以确保学生了解和感受在过去历史里留下的一切。文化和历史的辉煌让学生们为成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增强民族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通过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感受到壮丽的祖国河山,学生的爱国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启发。俗话说:没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国家也不会得到足够的完善。初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也是改善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来学习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将历史课程教学与传统文化能否有效结合也可以考量到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老师可以通过将二者的有效结合来提升自身的历史教学水平,并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民族情感,爱国主义情怀等。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教学途径
(一)从历史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优秀的文化需要有物质来作为载体再为其发扬,初中历史教材就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但是由于我国许多的老师尚不能快速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因此就会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材只当作一种学习的教学工具,不能深度研磨教材的内涵和涵盖的人文精神。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许多老师认为学习即可不必过度研究,教学只为了提升成绩和应付考试。但是文化是从历史中而来,因此历史教学也有着很重要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初中历史老师不仅要从历史教学内容中提取出传统文化的实质,而且还要对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部分进行充分利用,更好地保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有着“礼仪之邦”一说,无论是何朝何代都有着文化制度的创立和完善,我们现在的文化也大多来自历史之中,因此将初中历史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可以让学生用过文化结合历史来学习历史内容,况且在当前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美德对学生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拓展延伸
目前,初中历史教材并不是为某一个单独的班课堂计的。这就要求教师打算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发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进行更有效地学习,从而能够获得更多有关传统文化内容。老师可以采用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和引导学生个人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然后拓展的两种方法。我们之所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弘扬,比如我国的中医学,对比西方医学各有优势,近年来也有许多医学领域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以此为例,让学生自己上网或者从其他书籍中找出相关的案例,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我国医学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青春期发展的初期阶段,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身心健康的发展很重要,这个阶段也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帮助学生从小了解文化,还可以让学生做到尊敬传统文化,积极宣扬文化、增强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培养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孩子们的民族情感,从小就牢记中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