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激活课堂
——浅谈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法
2020-12-07任伟
任伟
(重庆大学城第二小学校,重庆 401331)
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对各学科优化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究和优化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以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一、合作学习的涵义及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及品质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具有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并推动各组员间就学习内容展开互动与合作,最终学习结果以小组成绩为主展开教学评价。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以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求为目标,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个性良好发展,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实现个人发展与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推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的增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二、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一)教师要找准自身定位及职责
为确保合作学习目标顺利达成,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发挥好组织、引导作用,的自身素养,不断优化提升合作学习质量和效率。教师要找准自身定位并发挥好自己的职能作用,充分落实合作教学实施的具体措施,并有效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为小组合作学习行使好组织及引导服务,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做好小组组员职责明确分工
合理组建小组并对各组员实行科学分工是确保小组合作高效学习的基础,需要教师设计并组织分组设计,为合作学习创造良好条件。首先,教师要根据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兼顾优势互补,进行科学分组,并根据学生优势及特长合理分工。其次,合理控制小组人数,保证小组中正常男女比例,实现学生能力、性格优势互补。再次,对各组员的角色分工进行轮岗制调配,以及不固定分组,使学生在承担不同角色职责中提高能力。最后,教师应对合作学习全程给予有效指导,以提高学生具备高效参与合作学习的素质、能力和良好习惯。
(三)科学确定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为了保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升能力并学有所获,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首先,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及应用能力训练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以全面优化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自我价值。其次,在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后做好汇报式分析及总结,使所有学生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进步及不足,有意识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提升所有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能力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好全程关注并及时做好引导,以保证合作学习得以顺利推进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清晰、准确地布置合作学习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及所应采取的策略,以保证各小组正确领会学习探究目标并展开有效学习。其次,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全程指导,及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必要时要积极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推动各小组组员间展开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要善于总结合作学习的优势及不足,不断丰富自身善于合作学习的经验、技巧及能力,以保证有效把控、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度,以推动合作学习优质、高效进行。
(五)针对合作学习展开教学评价
科学、全面、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是推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不断优化的措施,也是推动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合作学习教学经验,及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制定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教学评价机制,以获取有价值的教学反馈,帮助自己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并从高效的学习过程中增长自信,享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实施科学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教学方向。需要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并不断探索合作学习的最佳模式,构建科学、高效、全员参与的合作小组。充分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及学习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带动其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