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校园音乐文化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2020-12-07陈银燕

魅力中国 2020年1期
关键词:艺术节校园文化校园

陈银燕

(绍兴市越城区马山镇姚家埭群英小学,浙江 绍兴 312088)

一、营造校园音乐文化的原因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唤起少年儿童追求高尚、独立的人格追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追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在营造校园音乐文化的实施途径上,除了音乐课堂之外,我们可以多角度拓宽校园音乐文化的渗透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营造校园音乐文化的意义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小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可以让学生交流思想、完善品格、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小学音乐教师让学生学唱和欣赏一些歌曲,培养学生养成有礼貌、讲卫生等文明行为习惯,可以让他们热爱生活、感受生活。音乐文化还可以促进学生美化心灵。学校通过开展知识性、娱乐性的文艺活动,用音乐去陶冶小学生的心灵,美化其语言、行为。既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又能提高他们分辨美丑的能力。音乐教育为校园师生打造了一个健康向上、文明礼貌的环境。久而久之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教育的影响,校园文化也变得更加健康美好。总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营造校园音乐文化的策略

(一)布置校园环境

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无声的音乐”在校园中的作用。在音乐教室及公共走廊上张贴了我们曾经组织过的活动的照片图像。孩子们看到穿着表演服带有丰富表情的自己对音乐的自信心油然而生。没有参加过的学生也会投去羡慕的目光,并且暗暗下决心努力参加以后的音乐活动。

(二)学校拓展课程

1.拓展课程是校园的第二课堂。拓展课程活动是渗透校园音乐文化的重要阵地,它既是音乐课堂学习的延伸,也是引领学生向更高音乐层次迈进的第二课堂。我们学校设立了许多拓展课程,其中有民族舞蹈、民歌合唱和器乐等拓展课程是爱好音乐的孩子们的最优之选。在这些拓展课程训练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交流,最终在音乐实践中使学生享受到美德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2.拓展课程成员积极参演各类活动。拓展课程成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活动。比如有王金平的《山路十八弯》、陈菲的《吉祥三宝》、张英的《牧马少年》等。除了这些个人的表演,我的合唱团还参与了学校“民俗活动1+1”的活动,演出的曲目有《青春舞曲》、《迷人的火塘》、《妈妈格桑拉》等。当然除了合唱拓展课程,还有舞蹈、器乐等与音乐有关的社团。这些拓展课程的开展,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并锻炼了表演能力,由此也慢慢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校园艺术节

音乐活动是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音乐活动的展开要多样化。校园艺术节是学生自己组织并表演的,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培育自信心和创造力效果显著。艺术节的举办能使许多学生看到自身价值,建立起自信心和荣誉感,成为积极进取的生活中的强者。

我校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民工子女,许多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因此我校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开展的活动比较具有民俗特色。去年我校开展了“民俗好声音”的歌咏大赛,在这次活动中,各班都摩拳擦掌,兴致非常高涨,先是通过班级的筛选,然后进行学校层面的比赛或展示,这样既能保证节目的丰富性,又能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艺术节。在校园艺术节期间,倡导开展班级音乐会。在班级音乐会中,学生可以互相探讨,互相展示让班级里的音乐能人提供一方施展才华的舞台。

今年,我校开展了“民歌合唱会”,每个班级都组织了合唱,在每天的中午时段,总会听到孩子们的歌声,还有学生自己排演了音乐剧情,让整个合唱更加的丰富,形式更多样化了。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创编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校园广播站

学校广播站是师生共同享用的一个平台,具有广泛的听众覆盖面。我们在广播室设立校园音乐广播台,午休时间专门播放学生点播的歌曲,特定的节日播放具有节日特点的歌曲。若遇到节日,如在“学雷锋日”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在“五一”劳动节播放《劳动最光荣》;在“十一”国庆节时可播放《爱我中华》、《今天是你的生日》等爱国励志歌曲。开设“生日点播”让孩子们在同学、老师生日时以点歌的形式传递祝福。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欣喜的发现,学生会唱的歌曲多了,懂得的音乐知识广了,教室里,操场上,到处充满歌声与笑声。因此设立音乐广播站,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一份音乐的渲染,一种情感的提升。

(五)课间铃声的设置

现在的学校都装有校园音箱系统,上下课的铃声都已经被优美的音乐所取代。上下课铃声不再单调,变得丰富多彩了。我们音乐教师要协助学校做好课间铃声的甄选,每到一个月更换一次铃声。教师可以根据上下课的不同,选择不同情绪的乐曲。上课铃声要选择紧张的、催促性的曲目。在下课铃声则要选择放松的、舒缓的曲目。这样即使学生不清楚乐曲的内容,也可以在情绪上区分上下课的不同。在内容的选择上,不但可以将校园歌曲纳入选择范围,还可以考虑具有我校特色的民俗歌曲。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

四、总结

综上所述,校园音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发挥聪明才智,拓宽校园音乐文化的渗透途径,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全面发展铺好坚实的道路。

猜你喜欢

艺术节校园文化校园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