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策略
2020-12-07盖红娇
盖红娇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文慧幼儿园,辽宁 盘锦 124000)
一、任性行为的起因
(一)幼儿自身心智的发育
在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他的独立性也在不断发育着。3~5岁的幼儿不会像之前小的时候那样听话,这个时候幼儿有自己的主见,总是想方设法的摆脱周围人对他的控制。由于年龄尚小,这个时候的幼儿没有理性的思维能力,做事情也只是凭借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所以经常出现一些任性的行为。
(二)幼儿家庭的溺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家长普遍都有在自己能力水平的范围内满足孩子一切要求的现象,就会很自然的产生溺爱行为。溺爱是幼儿出现任性行为的主因,很多幼儿犯了错误,家长总会得过且过,不会批评也不会教导,这就导致幼儿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惯性,会筑造幼儿自私、不讲道理、任性的性格。
(三)幼儿家长的行为习惯影响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身边的新鲜事物具备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会不自觉的对周边的行为习惯进行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甚至是平时的生活习惯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如果在平时的生活环境中,家长自身的行为习惯比较随意,就会导致家长的不良习惯在幼儿身上被放大。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幼儿缺少同伴交流
如今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仅享受父母的溺爱,还缺少和同伴的交流。家长与幼儿的交流往往不是平等的,如果家长不刻意引导教育,幼儿无法在交流中学会对他人的平等、礼让、合作以及尊重等意识,就容易产生任性行为。
二、矫正任性行为的策略
(一)家长要了解幼儿自身心智的发育
家长一定要明确的了解幼儿心智发育的行为特点,要学会理智对待幼儿的任性。家长要正确懂得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在“叛逆期”出现任性的行为,这是必然会发生的现象。家长应该对这个期间的幼儿耐心教导、正确指引,努力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家长在抚育幼儿时,应该多多了解幼儿心智的发育过程,以此对幼儿任性行为进行矫正。
(二)拒绝溺爱,合理满足儿童需求
任性行为往往是因为幼儿提出需求才会产生的,家长要懂得区分幼儿的需求是否合理、是否应该被满足。对于幼儿合理需求,家长可以满足并且支持鼓励。幼儿对不合理需求进行任性行为时,家长首先要引导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指引他们修改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且将任性行为的严重性教导给幼儿。这样的做法家长不仅可以改正幼儿的任性行为,还可以将自己的理性思维、判断对错的能力潜移默化的教授给幼儿,引导幼儿了解自身任性行为的不当之处,及时的进行反思、改正,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
(三)家长应注意自身行为习惯
家长自身行为习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年幼的孩子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具备着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幼儿身上的性格与习惯的养成其实大部分都源自于模仿。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最容易模仿的人。家长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降低任性行为的发生。
(四)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及时了解幼儿近况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同伴最多的场所,也是幼儿接受教育约束自身行为习惯、树立正确三观的场所。有的家长会认为,在幼儿期的孩子不必进行教育,只要哄开心就好了;或者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幼儿完完全全是幼师的职责,这种观点十分错误。幼儿教育不单单是幼师的职责,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应该主动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与幼师多接触多交流,针对幼儿自身的优点缺点,及时给幼儿鼓励或者矫正,保证幼儿从小就受到教育,减少任性行为,为之后幼儿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的环境氛围在幼儿的成长过程有着很深的影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如果家庭氛围和谐,家庭成员之间十分融洽,就会养成幼儿平等、尊重、友爱、善良的性格习惯,幼儿会在家庭环境中学会爱与被爱,可以善良的对待他人。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冷淡甚至时常争吵,会造成幼儿的不安全感,在这样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幼儿心理往往不是十分健全的。会造成幼儿不相信他人、对事物冷漠、无法感知被爱以及无法正确表达爱的性格习惯。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家长一定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可以有效减低幼儿发生任性行为,并且养成健康良好的心智。
结束语
幼儿发生任性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不仅仅是由于幼儿的心智没有发育成熟这一点。因此家长一定不能疏忽大意,应该在此期间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及时更改并且矫正任性行为,并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良好素质去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逐渐改掉幼儿的任性行为,并且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