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初探
2020-12-07龚婷
龚婷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路口镇麻林小学,湖南 长沙 410100)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体现音乐传达的美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音乐欣赏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审美教育活动,能够有效的引导小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音乐欣赏教学是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带给学生更好的音乐体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对音乐进行选择,无法突出音乐的欣赏价值。另外教师认为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放松,不需要过多的研究和学习,导致音乐欣赏教学停留在表面,无法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二)教师的音乐素养有待提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是主要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比较简单,但是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专业性的指导,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但是很多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教学水平不高,音乐素养有待提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无法带给学生很好的感受,整体的教学效率非常低下。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了,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在这个过程获得情感的发展,比如在小学音乐《小雨沙沙》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一个情境“春天下雨之后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请大家想象一下,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模仿春雨“沙沙”的声音,为歌曲的教学铺垫了基础。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并让学生们随着音乐轻轻拍手伴奏,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情绪逐渐变得高涨,音乐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学生们通过欣赏和感受音乐,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整个音乐课堂氛围枯燥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比如在小学音乐《小动物唱歌》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并听一听歌曲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听一听音乐中的它们在干什么呢?在这一歌曲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声音中的力度记号,并正确应用到歌曲中。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一直跟着教师的问题走,有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感悟,引起学生们情感的共鸣。
(三)积极开展音乐欣赏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发展比较活跃,他们喜欢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们的发展特点,积极开展音乐欣赏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小学音乐《幸福拍手歌》这一歌曲的教学中,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欢乐的情绪,并用歌声以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情绪。这首歌曲中提到了拍手、跺脚、拍肩、握手等肢体动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跟着曲子打拍子,在提到动作的地方跟着做动作。音乐与动作的结合让学生更深入音乐中,感受欢乐的节奏。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动作,营造了更加活跃的音乐欣赏教学氛围。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强烈,为提升音乐欣赏教学氛围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体现形式,教师应该遵循音乐欣赏的教学规律,不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给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策略提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为学生之后的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