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2020-12-07陈操
陈操
(四川省蓬安县徐家镇中心小学校,四川 南充 637865)
小学生的塑造性非常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之后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背景下所提出的有效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学本身具有集体性的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之后的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不仅仅是一门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学科,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调整和优化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当前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必然要求,能否通过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是教师应该积极探讨的话题。在当前的社会中,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独立的意识,导致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迟缓。小学体育学科具备很强的竞技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符合体育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概念,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的理念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虽然教师明确了体育锻炼对学生们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很多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以竞技体育为中心,在教学中主要突出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训练,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发展特点,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发展,并且保证一定的灵活性。比如教师在进行某一项体育训练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完成任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引导,保证教学的正常有序开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的理念,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提升。
(二)科学的建立起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策略。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分组的时候应该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制定合作学习计划。比如在“50米快速跑”的训练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小组开展教学。首先教师要对“50米快速跑”的基本动作进行分解,如蹬地练习,在蹬地练习中学生们可以用合作的方式,两两对立以肩为依托,蹬地者身体前倾前脚掌着地,两脚快速蹬地。这样的分解练习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快速跑的技能,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实际表现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遵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就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50米快速跑练习”,四人一小组进行迎面跑,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快速跑的技能,不仅很好的锻炼了学生们的身体,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积极开展体育游戏,促进合作参与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合作参与。另外游戏还具有集体性的特点,把小学体育教学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小学体育“蹲跳起”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这样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跳“兔子舞”,达到热身的效果,然后教师通过示范讲解“蹲跳起”的分解动作,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创设“小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情境,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扮演青蛙,一个小组扮演害虫,通过这个游戏发展学生的弹跳力,提高学生的蹲跳能力,促进学生下肢韧带,关节以及肌肉的发展。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同时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
三、结语
要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是非常关键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互动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除了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外,还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之后的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础。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给小学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