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020-12-07王衔
王衔
(佛山市禅城区怡东小学,广东 佛山 528000)
在开展音乐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核心素养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育人目标,在组织音乐授课的过程中,通过教法的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念、联想思维、审美能力和实践表现力等。因此,在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音乐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本观念,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对音乐课的具体授课方法和活动载体进行有效创新。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环境下,关于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组织与规划,就目前来讲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在开展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对育人思想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对学生审美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优秀品质培养缺乏思想重视。在具体的教法应用上也比较单一和落后,单纯围绕音乐课程内容进行硬性灌输和讲授,是导致学生审美思维因此而受到明显局限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音乐学习品质。因此,在今后作为音乐教师需要深入分析目前在授课活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具体的育人举措上进行科学探索。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整合音乐文化资源
在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下,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文化观念有效培育[1]。并在组织音乐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先进载体进行语文资源有效整合,从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并在参与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观念。比如说,在针对《多彩花窗 与乐共赏》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则需要以端正学生文化认知为目标导向,通过网络载体搜集相关的文化素材,为学生介绍岭南传统花窗文化,展示满洲窗的素材,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储备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二)创设音乐联想情景
在组织音乐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核心素养思想导向下的联想思维培育要求,并在授课环境方面着手进行合理创新,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条件,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想象和思考,加深对基础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作为音乐教师需要有效开发多媒体所具有的助学功能,直观展示和播放《天鹅湖》的视频和动画,带领学生欣赏《天鹅湖》的芭蕾舞剧。并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大胆想象和赏析,来加深对音乐艺术内涵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就相对应的民间传说和免俗文化加深理解。
(三)组织合作音乐赏析
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小组合作思想贯彻[2]。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赏析,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也能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团队意识,在今后参与音乐课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有效利用所掌握的音乐文化底蕴和基础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与赏析。比如说,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合作赏析条件,教师组织学生共同针对《步步高》这一首广东音乐进行自主赏析。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所传递的情绪,然后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从而实现情感教育深化落实。
(四)拓展音乐实践活动
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音乐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实践活动有效开发[3]。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并在情感方面获得有效的共鸣。比如说,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满洲窗形成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则可以将《图兰朵》有效地引入到音乐课堂上,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实践调研的方式就其中所具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音乐风格与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发掘与分析。之后,积极开展实践表演活动,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歌曲演绎,促使学生在实践参与和表演的过程中有效内化和吸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五)鼓励音乐自主创新
为了让学生在岭南文化领域获得较深的学习造诣,在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下,教师需要关注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满洲窗文化内涵,以及多歌曲艺术风格的认识,针对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创新演绎。围绕《茉莉花》进行音乐元素分析,然后与《图兰朵》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中西方有效融合,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
结论:依前所述,在开展音乐授课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关注核心素养培养所提出的全新教学要求,深入分析目前在音乐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具体的育人手段进行动态调整。在组织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文化资源整合,构建直观情境,组织合作赏析,让学生在多元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全面提高学生在音乐艺术领域的综合探索与赏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