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对农村精神文明构建的研究
——以江山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例
2020-12-07郑惠
郑惠
(中共江山市委宣传部,浙江 江山 324100)
2013年以来,浙江省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在全省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乡村风貌得到很大的改善。
江山市文化礼堂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一直走在浙江省前列,被评为省首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示范县。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江山市文化礼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文化礼堂建设对精神文明构建的作用
行走在江山的乡野间,农村文化礼堂礼仪传承、文艺表演、非遗展示、志愿服务等活动接连不断,成为颇具人气的活动场所,文化礼堂成为了各地乡村的“精神家园”。
(一)文化礼堂建设基本情况
截至2019年底,江山市已建成文化礼堂197家(全市共有292个行政村),其中三星级文化礼堂70家,四星级文化礼堂25家,五星级文化礼堂10家,建设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江山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主要是利用原有大会堂、宗祠、办公楼进行改造和规划,有历史遗存、民俗特色、田园风光,能串线成景,在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为推进乡村休闲旅游。
(二)礼堂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文化礼堂活动层出不穷、精彩纷呈。2017年,举办了“美丽新时代”农村文化礼堂村歌展演,近500位村民参与到13个原创村歌节目表演中;2018年,举办了“村歌十年 江山盛典”系列活动;2019年,各乡镇街道轮流举办了文化礼堂全民大合唱活动。在浙江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上, 3首村歌在大陈村文化礼堂唱响。仅春节期间,就有100多家农村文化礼堂开展了各类形式的迎新春活动,2017年大陈乡“六村赛歌斗舞闹新春”和石门镇清漾村第三届乡村“村晚”还登上了《新闻联播》。
(三)礼堂品牌活动组织情况
村歌是我市文化礼堂建设的一大特色亮点,全市共创作村歌近200首,实现了文化礼堂建设村全覆盖,被授予“中国村歌之乡”称号。江山市形成了特有的“一座礼堂,一首村歌”的发展模式,把村歌作为礼堂特色文化来培育,2013年村歌还唱进了省人民大会堂,2016年村歌献礼G20,唱响北京人民大会堂,进一步打响了江山村歌品牌。村歌品牌的打响也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三条文化礼堂精品游览线的推出,为全域旅游注入了生机活力,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二、文化礼堂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文化礼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效并存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显现,严重制约着文化礼堂的长效发展。
(一)建设主体缺位
农民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管理的主要对象,但在当下文化礼堂建设中,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农村文化传承意识薄弱,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加上活动内容缺乏新意,难以吸引年轻人参与到其中;参与管理积极性不高,村民自愿参与或协助礼堂管理缺乏积极性,参与管理者需要有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很多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缺乏管理服务的主动性,面对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为难情绪。
(二)资金投入不足
我市地处浙江省西部,属于浙江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高大上”的文化礼堂相比,在软硬件资金投入上有不少差距。文化礼堂建设在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推广较为顺利,但在经济基础薄弱的村开展则相对困难,建成后还需要一定的维护经费,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验收合格后,市政府会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乡镇(街道)也会配套补助,但对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建设、管理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三)建设趋于同质化
当前,江山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存在一定的同质化趋势。一些示范型文化礼堂成了建设的样板,在建设初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也导致了急于求成的村出现建设模式雷同的情况,按部就班地照搬照抄,没有创新,缺乏本村特色和风格。究其原因,主要是村干部为了完成建设任务而建设,在规划前缺乏调研和论证,忽视了与本土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三、文化礼堂与精神文明建设长期长效发展启示
文化礼堂作为实施惠民工程的一个重要抓手,必须在推进长效运行管理上下功夫,注重农民群众精神世界。
(一)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在建设上,可以从全市各部门、乡土文化能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中抽选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文化指导员,与农村文化礼堂进行结对、结亲,通过教、帮、带、演等途径,每周一次开展“上门送服务”工作。在管理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一定文化素养、沟通交流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专职文化礼堂管理员,负责管理文化礼堂
(二)强化资金保障
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建设模式。要加大对农村各项建设事业的整合力度,加大专项资金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倾斜力度。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鼓励社会众筹,积极发挥社会资本、爱心人士的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
(三)促进产业发展
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相互促进,同步推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在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深化“文化礼堂+”模式,依托传统节日、重要节庆,以及生态自然环境、人文底蕴、传统等资源,把文化礼堂与乡村旅游、地方民俗、特色农业等相结合。
(四)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要与当地特色巧妙结合,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人文历史等,丰富内涵,展现魅力。要创新活动载体,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文化礼堂的吸引力、辐射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