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文化墙传播荆楚文化初探
2020-12-07何清鲁丹妮余融
何清 鲁丹妮 余融
(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一、武汉地铁文化墙的调研及分析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对于步入地铁时代的武汉来说,地铁交通在推动商业发展,文明进步的同时,还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武汉地铁的不断发展,地铁每天的人流量日益增多,地铁文化墙成为了城市文化信息的传递与延续的主要方式,是展示民族精粹文化,展示地域特色文化,宣传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媒介,发挥着社会教育功能。
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在武汉只有少数人文底蕴丰厚的地铁站有文化墙,例
如:武昌火车站的楚王宫和编钟造型、洪山广场站的“楚国遗韵”、汉口火车站的“黄鹤归来”等,最具匠心、堪称经典的当属钟家村站和琴台站的文化墙,“高山古韵”与“流水知音”主题遥相呼应,向观众娓娓道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首义路站文化墙以蒙太奇的创新艺术手法,对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红砖进行错落有致的拼凑组合,远观可隐约看出“辛亥首义·1911”几个艺术大字,字形的动态变化跃然墙上,喻示革命精神势不可挡、薪火相传。黄浦路站文化墙以“铁铸军魂”为设计主题,提炼周边新四军军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等历史题材元素,将红色景点融入画面之中,表达了牢记革命传统、铁血铸就军魂的革命军队精神。
然而,武汉大多数地铁站没有文化墙,只有商业产品的广告,充斥着商业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武汉地铁公司可以适时适当地去除地铁站内的一些商业化信息,使乘客免受过多的商业文化冲击,应当利用地铁公共空间来传播传统文化,促进武汉人对荆楚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本文以荆楚文化特色为立足点,将现代的地铁文化与高雅传统的荆楚文化相结合,通过地铁文化墙呈现荆楚文化、传播荆楚文化,提出 “荆楚文化+文化旅游”的武汉地铁文化墙建设模式。
二、荆楚文化的内涵及传播意义
荆楚文化是湖北地方的特色文化,主要指湖北地区为主体的古代荆楚历史
文化,不仅包括古代的历史文化,也包括从古到今乃至未来湖北地区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所以,荆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是武汉城市文化的体现,是区别与其他城市的独特品质,是湖北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托,对全面建设小康湖北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荆楚文化主要由八大部分组成:
(一)以随州、谷城和神农架为主要区域的炎帝神农文化;
(二)以青铜铸造工艺、丝织刺绣工艺、漆艺及哲学、诗词歌赋、音乐舞蹈为代表的楚国历史文化;
(三)以云梦古泽、汉明妃王昭君、隆中、赤壁、长坂坡等为代表的秦汉三国文化;
(四)以恩施和长阳、五峰为代表区域的清江巴土文化;
(五)以武当道教文化及黄梅五祖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为代表的名山古寺文化;
(六)以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著称的长江三峡文化;
(七)具有悠久历史、深厚底蕴和现代气息的江城武汉文化;
(八) 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鄂豫皖根据地等具有光荣传统的现代革命文化。
三、文化墙传播荆楚文化的总体思路
武汉地铁文化墙传播荆楚文化可以从地铁车站大厅文化墙、车站等候区广告牌或粘贴海报、地铁车厢绘画、车厢内电视屏幕播放内容等四个方面展开,按照不同的地铁线路分别传播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现代革命文化等“荆楚文化”,各线路形成各自的特点,各自的创意主题,打造“荆楚文化+文化旅游”的文化长廊。例如:
(一)地铁1号线
主要宣传江城武汉文化,以“提升城市形象、延续城市记忆”为主题,展示以古琴台、琴断口、月湖为代表的知音文化,以黄鹤楼、长江大桥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科技文化,以长江、汉江、龟山、蛇山、东湖为代表的山氷文化,以蔡林记、四季美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等。让来自国内外的乘客了解武汉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人文风貌。
(二)地铁2号线
主要宣传楚国历史文化,以历史、环境、传统节俗及重要的事件为系列主题,专门展示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器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惊采绝艳的辞赋、翘袖折腰的舞蹈及凤鸟、祝融、屈原、编钟、虎座立凤等形象。让乘客了解楚地生活文化、民间信仰、社会家族制度和先贤思想精神。
(三)地铁3号线
主要宣传秦汉三国文化,以“穿越古今,畅游三国”为主题,向人们讲叙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请下诸葛亮,赤壁之战一场大火惊心动魄,长坂坡赵子龙杀出重围一战成名的故事,引领乘客了解、观赏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水镜庄、徐庶庙、荆州江陵、惠阳城、古樊城、夷陵、当阳、关陵等著名景区。
(四)地铁4号线
以现代革命文化为主题,让市民了解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办事处、武汉保卫战、新四军司令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湖北和武汉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内涵。
(五)地铁6号线
主要宣传清江巴土文化,以“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为主题,展示土家族民风民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风格。
(六)地铁7号线
主要宣传名山古寺文化,以“名山” “名寺” “名观” 为系列主题,介绍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山,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名胜古迹,让乘客在轻松与不经意间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七)地铁8号线
主要宣传长江三峡文化,向国内外乘客介绍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展示峡江两岸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奇特的风土民俗。
(八)地铁11号线
主要宣传炎帝神农文化,以“民间传说” “神话故事”,“文化遗址”为系列主题,回溯文明最开始的那个时代,讲述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教民耕种及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四、结语
树立城市标识、提升市民素质,打造具有荆楚文化特征的地铁文化墙,用荆楚文化中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锐意进取,积极开拓的创新精神;融会贯通,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重君崇武,深固难徙的爱国主义精神去教化、熏陶和感染市民,提升市民的积极性,改善市民的精神状态。让文化墙发挥特有的人文教育功能,发挥优秀荆楚文化潜移默化的引导、凝聚和规范等功能,从而能极大地促进湖北人民对荆楚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更好地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