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0-12-07林国庆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林国庆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河坝镇小学,贵州 铜仁 555100)

小学是学生接触学习的基础时期,同样也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时期,因此有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学生学习进步与身心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且富有个性的一个学习过程{1}。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定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发展与成长。因此本篇文章将重点对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具体教学培养策略,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事业提供建设性意见,详见下文叙述。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开展一切活动的重要动力,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小学时期的学生具有对一切未知事物好奇的特点,因为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有效根据这一特性对其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教学方法模式{2}。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定要将学生学习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从而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情境教学方法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因此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创设情境,来进一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最终目的是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对“十以内加减法”这一课节进行教学时,为了有效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带有情节的小故事对学生实施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动物园内小熊猫还有两天就要过生日了,他举办了一场生日宴会邀请了动物园中很多小动物来参加,生日当天小白兔第一个到达生日现场并为小熊猫送了4个胡萝卜作为生日礼物,随后小猴到来并送给小熊猫6个香蕉作为生日礼物”通过这样的带有情节的故事情境创设对学生进行十以内加减法教学,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从而利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模式,更好地激发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其进行自主分析与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那么请问这天小熊猫一共收到了多少生日礼物呢?”学生就会轻松计算出“4+6=10”创设情境的数学教学方法模式,更好地为一成不变的数学教学课堂增添了一份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在听完教师的故事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来,从而更牢固的掌握数学十以内计算方法与技巧,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数学计算思维能力,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施任务型教学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技巧与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小学时期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因此想要有效实现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定要注重教学培养方式。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因此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明确每节课学生的学习任务,从而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中学习压力,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是要注意压力的尺度。长此以往当学生适应课堂教学模式后就会自然养成每节课定要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习惯,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针对自控力较弱的小学生对其展开实施任务型教学,可以更好地保证通过数学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时期学生来讲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为学生长远数学学习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未来学习数学降低了难度。因此这也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