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策略
2020-12-07黄秀芳
黄秀芳
(瑞安市锦湖第二小学,浙江 温州 325200)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就要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通过多元、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进一步为学生逐步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固而牢实的根基。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分析
(一)教学内容广泛
小学美术课堂通过不同的物质材料为教学媒介开展丰富的教学课程,既能够充实学生的学习体验,又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阅历。在小学美术的教育中,教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不同程度上展示了美术的艺术特征和发展历史,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1]。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绘画、剪裁、制作等多方位的刺激,能够强化自身的绘画能力、书法技巧或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实现了美术知识立体化呈现的目的。
(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让学生尽情地探索未知领域、挖掘未知空间,这不仅充分满足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求知欲望,也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扎实了学生的艺术基础,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能够在“发现美、感知美、传播美”的过程中净化心灵,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从而通过观察和学习,挖掘生活中不同种类的“美”。
二、小学美术的教学措施
(一)结合校园生态文化,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为学生创设灵动、鲜活、极具参与性的课堂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投身到课堂中,这不仅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能够推动小学美术教学正向发展。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风来了》的相关知识时,就可充分结合校园文化,发挥环境教学法的价值。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观看与课程相关的PPT教案,并鼓励其将自己已获取的知识以简单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如:“生活中的风有哪些作用?”、“风中的物体有怎样的变化?”等等。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适时参与,并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以负面消极的态度评判学生具体采取的讨论措施和讨论方法,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则要鼓励各小组成员结合最终的讨论结果,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想。最后,教师要鼓励班级中各层次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阐述自己作品中的意义和创作理念,从而真正让小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美术学习建立联系。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拓展学生视野
进入小学阶段展开学习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其能够通过多元的渠道探究出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并加以深究,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拓展视野,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展现出惊喜的创作。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奇思妙想》的相关知识时,就可结合“游戏教学法”开展美术教学工作。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先将该堂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核心知识点以视频展示、文字补充、图片辅助的形式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独立完成课前认知,并将自己熟知的生活事物,通过夸张、变形、添加的方式进行重组,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奇思妙想。在课堂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集中探索该主题中所蕴含的美术知识,并由此开展“美术作品展示活动”。教师先随机邀请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并引导其他同学对图画中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猜想,展示同学则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在班级学生均完成个人展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进行二次探究,并结合自己的感悟形成新颖的个人见解,进而真正使学生养成“发现美”的能力。
(三)尊重学生个体特征,落实差异评价
学生会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家长的教育方法和管理理念、个体的学习需求和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的资源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会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体悟能力造成很大影响[2]。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就要充分挖掘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和评价,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良性发展。
比如,针对创作能力、感知能力相对欠佳的学生而言,教师则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美术技巧。在评价该层次学生时,教师要关注该层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并与其共同探究阻碍其该阶段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如:探究难度较大、学习热情不高涨、美术基础知识不牢固等等,并根据该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科学的完善方法和调整思路,从而让学生能够及时弥补自身的短板,稳扎稳打地向前迈进,真正形成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良好局面。针对学习能力和感知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则要在评价该层次学生时,为其提出更高的探究要求,如:“如何运用美术知识改变实际生活?”、“美术发展对个人发展有何影响?”、“如何通过生活元素展示该主题的内容?”等等,以此鼓励学生突破自身的极限,挑战更具有难度、深度和广度的知识,真正使学生的学科技能和认知领域不断拓展,并更具有大爱和大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特点鲜明,内容丰富,能够满足现代教育领域提出的全新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故此,小学美术教师就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枷锁,为学生创设参与度高、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积极地投身到课堂学习中,真正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