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
2020-12-07宋玲
宋玲
(丰城市孺子学校,江西 宜春 331100)
培养小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有理性的认识。以往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多数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少会自主学习。然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实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也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积极活跃。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下,应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开展趣味性、富有活力的学活动,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促进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意义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展,教师已经意识到新课改下自身角色的转变,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奠定优良的数理基础,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今后学习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现如今在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积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课堂,解除以往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为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以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学习、创建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目的,努力地革新教学气氛、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手段;扮演好引导者、参与者等多重角色,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时刻运用自身的专业素质与基本技能,推动学生发展,深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确保对学生的引导发挥到最佳状态,致使学生能形成优良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无论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还是对学生发展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将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在课堂上拥有自主合作、互动交流以及分工协作的机会,会更进一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地成为课堂的参与者与创造者,高效地吸收与理解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学习的本质以及应用目的并不了解,且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事物的理解无法明确表述。教师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好学生的性格特点,定期对学生学习成绩、课上表现等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不足并改正缺点,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后,教师能针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开展适合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首先,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做出调整,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作为主线,借助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自主学习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其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互动、共同学习,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保证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再者,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教师承认学生主体地位后,应在课堂上围绕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改变讲授式或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为主,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最后,完成知识授课后,教师可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以小组内讨论和小组外竞争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注重学生探究反思,引导学生求同存异
自主学习建立在自主探究、学会反思之上,若是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就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努力开发学习的创造潜能,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通过探究吸收知识,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认识到自身的学习问题、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寻求改正自身不足的解决策略。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地位,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同学交流,独立思考与共同探讨问题,优化自身的学习效果。求同存异,是要注重学生过求异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合适的例题,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养成求异意识,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享受自主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鸡兔同笼”问题探究中,教师可将《九章算术》的解题思路讲解给学生听,然后再提出问题“是否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呢?”经过点拨,学生提出了两种解题方法,一种是设未知数,以代数式的方式进行求解,另一种则是采用画图的方式,画图则是根据题目所设的情景,先画出10 个头,再分别画上两条腿,表示 10 只鸡,然后,从第一只鸡上多加两条腿,就变成一只兔,当第六只加完两条腿,共计 32 条腿。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从教学环境入手,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然后以学生学习为主调整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形象化地将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再促进师生平等互动,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与同学、教师共享思路、共同探讨问题的习惯,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