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0-12-07马林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马林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四中学,宁夏 中卫 755200)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人生成长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地理是初中阶段开设的新课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知识,大多感到无所适从。死记硬背的方式并不适合地理学习。地理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地理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渗透,融入乡土地理文化,分析当地地理环境,精心设计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传递给学生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阶段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中还存在大量问题,尤其是在初中地理教学方式上,大多数是教师来主导课堂的教学,采用一般的灌输性的教学,学生对此并不能激起什么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地理的学习时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其次,在地理的教学评价上也有很大的问题,教师都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心理影响,都非常自然地将考试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差的唯一指标,这具有严重的误导性,这会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往往都只是重讲解,重课本,重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和思考的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存在,学生只是学习地理的知识,而没有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让学生们缺失了实践和探究的机会。此外,在对学生的个人素养的培养上,一部分的教师还严重的缺乏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以及对实践的探索积极性不强,这就严重地限制了我们对核心素养价值观的探索和指导价值。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

地理与文化之间本身就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地理只有建立在学生自身的文化和素养的基础上,才能够在真正的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内在精神品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地理老师需要严格的加强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拓展自身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例如当我们的地理课上到对地图的认识和世界各国语言和宗教的相关课程时,地理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地理板块,让学生对区域化有一个新的认识,其次还可以在对其地理位置的讲解时,告诉学生为什么地理位置的不同会有如此大的文化和宗教的差异。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并且还能够让课堂变得非常的有气氛,长久以此,学生会慢慢地喜欢上地理课,从而最大限度地彰显出地理教学的魅力。

(二)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的出发点,展示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以“世界的气候”为例,从地理的角度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人地协调观,知道人对气候以及气候对人的影响;综合思维,知道影响气候随纬度变化和大陆两岸以及内陆变化的原因,知道不同气候的分布规律;区域认知,能准确说出世界上不同气候的名称、特点、分布位置;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观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切实了解我国不同地方气候不同。

(三)综合运用信息技术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让课本上呆板的文字“动起来”,在激发学生对地理课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解世界地形相关知识时,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世界自然风光纪录片的片段,如美丽的阿尔卑斯山、刚果盆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等,利用不同的地形知识,在各个地理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考是什么力量造就了世界迥然不同的地形。教师可以结合地理纪录片导入基本的地理概念,如海拔、相对高度、山地、丘陵等。生动、直观的地理纪录片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消化这些地理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识别地图上的地形,如在地图上辨别山脊和山谷,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分析地势和海拔,这也是最基本的地理识图能力。微视频可以帮助地理教师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展示三维立体图形,俯瞰地势,分析海拔对地形的影响,帮助学生从地图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如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为山脊,反之则为山谷,盆地等高线图数值由中间向四周升高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

(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使用。地理学习效率的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学会使用各类地图以及地理图像,它们是地理的语言,不仅直观形象传递大量的地理信息,而且发挥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教授学生相应的读图技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地理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方向,进而积极的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例如,我们在进行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中国的自然资源”问题上,首先要积极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结:在新时代的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认识程度,让地理真正地成为促进我国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够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从而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