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技巧对民族舞蹈的影响研究
2020-12-07古丽米热艾热提
古丽米热·艾热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文工团,新疆 和田 848000)
民族舞蹈通常被称为民俗舞蹈,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是民族精神和思想的重要体现。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民俗舞蹈也是舞蹈基本类型之一,具有舞蹈的共性,需要对舞蹈技巧加以运用,才能让其艺术魅力最大限度得到体现,让民族舞蹈更加具有生命力。
一、舞蹈技巧的相关概述
舞蹈技巧是经过学习和训练而掌握的与舞蹈相关的技术和能力,是提高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手段。舞蹈技巧主要包括肢体的舞蹈技巧和舞蹈道具的使用技巧。
(一)肢体类舞蹈技巧
肢体的舞蹈技巧是舞蹈者通过长期的训练,让身体各部位动作能够得到极限发挥,突破一定难度,进而形成的舞蹈特殊技能,例如:大跳、小跳、前桥、后桥以及抖肩等技术动作。在舞蹈过程中,通过这些肢体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够让观众获得艺术美感,领会到舞蹈的思想内涵。
(二)道具类舞蹈技巧
舞蹈过程中通常会结合舞蹈风格的不同,对一些道具加以运用,突出舞蹈的主题,表现舞蹈的艺术性。常见的舞蹈道具包括折扇、团扇、刀剑等,道具类的舞蹈技巧与道具种类密切相关,不同道具对人体动作具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我国北方秧歌和二人转中的舞蹈中,常会夹杂一些“绝活”,这些绝活就是舞蹈技巧的总称。
二、民族舞蹈的特点
(一)民族性
民族舞蹈与民族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具有民族特征的特殊文化形式。民族性也是民族舞蹈的基础,缺乏了民族性,民族舞蹈也就不复存在。
例如:蒙古人民长期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将山川与雄鹰作为民族的图腾,养成了刚毅、稳健的民族性格。这种特点也渗透进了蒙古民族舞蹈中,因此,蒙古族民族舞蹈表演时,大多上身后倾,下颌微微抬起,仿佛置身在一望无边的草原上,步法以蹚和拖为主,表现出蒙古族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
(二)风格性
民族舞蹈具有相对固定的风格,这主要与不同民族文化上的差异有关,民族舞蹈的风格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是民族文化的直观体现。
例如:哈尼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哈尼族的民族舞蹈大多与祭祀活动有关,用歌舞形式祈福。从哈尼族民族舞蹈风格上来看,均具有膝盖弯曲身体向下,摆动胯部和肩膀的动作,上身动作相对稳健,下肢动作较为灵活,这也是哈尼族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三)独特性
我国具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也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尽管有些动作可能会存在相似性,但是,从民族舞蹈表现出来的技巧来看,均存在自身的独特性,这也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区分的重要标志。
三、舞蹈技巧对民族舞蹈的影响
(一)增强民族舞蹈艺术感染力
每个民族的舞蹈都具有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具有自身独特的舞蹈技巧,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中的运用,给民族舞蹈贴上了自己特有的标签,成为区别于其他舞蹈形式的重要特征。
例如:蒙古族民族舞蹈中上肢的动作比较丰富,提压腕和抖手的动作成为蒙古族民族舞蹈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技术动作,在做动作时,舞蹈者通常需要昂首挺胸,双臂自然舒展,这个舞蹈技巧是模仿雄鹰在高空飞翔。通过这些舞蹈技巧的运用,也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博大的胸襟和气度。
可见,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中的运用,让舞蹈增加了艺术感染力,让民族舞蹈的内涵更加深刻,体现了舞蹈的民族性。
(二)增进民族舞蹈情感的表达
民族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具有的最大共同之处在于,其自身需要满足表演者和观众的精神需求,实现思想和情感的传播。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中运用,有助于舞蹈情感的表达。
例如:傣族孔雀舞表演中,常用到模拟孔雀的动作,形成了孔雀舞特定的舞蹈技巧,这种技巧在步伐和方位上具有严格的要求,模仿孔雀的展翅、饮水等动作也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这些舞蹈技巧是表现傣族人民民族性格的重要手段,是传达舞者情感的重要方式,利用舞蹈技巧展示孔雀的美丽和温驯,表达傣族人民对自然、和谐生活的热爱。
(三)提升民族舞蹈的艺术生命力
舞蹈技巧给民族舞蹈带上了个性化的标签,同时也给民族舞蹈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舞动技巧增加了民族舞蹈的识别度,而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变化,促进民族舞蹈技巧的创新,让民族舞蹈具有了时代性特征,从而提升民族舞蹈的艺术生命力,促进其传承和发扬。
四、结语
民族舞蹈具有民族性、风格性以及独特性的特点,是民族性格和文化的体现。利用舞蹈技巧,能够增进舞蹈情感的表达,提高民族舞蹈的艺术感染力,让民族舞蹈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