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视域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2020-12-07孙嘉阳

魅力中国 2020年33期

孙嘉阳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引言:1986年,“校园文化”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来。到目前为止,高校的校园文化发展也有三十几年了,虽然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发展确实是非常快的。高校的校园文化是高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是对高校学风建设、育人模式、整体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现如今,校园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在实际工作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因此,高校还应该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更有针对性,从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地开展。

一、校园文化的功能

(一)导向性作用

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地完善,而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和价值导向性的作用也就突出出来。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大学校园处于各自独有的文化氛围当中,健康而又丰富的校园文化很好地抑制了低级文化、非理性文化、腐败思想对高校校园的侵扰。高校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模式,使得学生的认同感得到增强,从不同方面塑造了大学生的人格,这是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化导向作用的体现。另外,校园文化在政治导向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最为独特之处就是新颖有创造性,无论是社团活动还是学习小组,对于大学生的政治导向也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凝聚性作用

文化建设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凝聚力,校园文化也是如此。校园文化本身就具有非常明显的群体性,是校园师生心声的代表。优秀的校园文化中都凝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从而使师生、生生之间形成无形的信任感,有助于师生爱校情感的培养,使得学生和学校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而形成和谐而又具有凝聚力的群体关系,这种凝聚的意识渐渐地就形成了高校各自独有的文化特点,学生的责任感随之增强,集体观念得以建立,学生思想认知层面得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世界都能得到相应的升华。

(三)调节性作用

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学习是放在第一位的,这就需要丰富的校园生活来调剂紧张而又忙碌的校园生活。校园文化活动使得整个校园生动起来,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又能够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二者相互区别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与思想政治教育不一样的发展规律,二者都有各自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者是不能互相代替的。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得以重视,既不能形式化,也不能过于娱乐化,同时也不能将二者等同看待。从系统主体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师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还是教职工,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从适应的范围来看,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以地理条件为限制,以校园为主,而思想政治教育则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其开展的各项活动具有很鲜明的思想政治性,具体来说是属于政治范畴的活动。

(二)二者有相互渗透、互相影响

1.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创造共同的价值观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校园文化的实质就是其育人的功能,因此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处处都体现着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这也是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校园文化活动是要有明确的目的的,而且还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个体的参与和个体目标的实现实际上是以集体目标为基础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集体主义的教育。形成了集体主义的凝聚力,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怀。

2.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首先,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建立,高校的校园文化作为群体文化,其时代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指明方向。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发展,也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面临全新的挑战和困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要在这种思想文化的激荡中继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三、校园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文化环境日益复杂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社会思潮碰撞,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处的环境愈加的复杂化。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有待提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对校园文化不断的侵蚀。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不够成熟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校园文化形式化,缺乏内涵

大学生学业繁重,任务重、压力大,课余活动使得大学生能够做到劳逸结合,调剂紧张的学习和面临的压力,所以校园文化应该具备娱乐性的作用。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现如今高校校园当中的活动形式化严重,讲究活动的排场,校园文化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校园文化缺乏内涵,空有其表,很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自然也是难度增加。

(三)网络、手机的巨大挑战

现如今的大学生,与网络共同成长,手机和网络成为当今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直接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当中。网络的作用需要两面来看,从便捷性上来说,网络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认知能力形成稳定的重要阶段,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热衷于手机游戏和网络热剧,辨别能力差,对于网络上的内容缺乏辨别能力,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网络的发展,手机的应用虽然促进了高校在新媒体方面的应用,但是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四)建设主体单一,缺乏共建意识,目标不明确

校园文化归根究底是人的文化。高校的成员都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创造者文化建设的成果,同时也在享受着文化建设的成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有着很强的主导作用。师生如果能够集体认同校园文化、遵循校园文化,这样的校园文化才是最为有效的文化,而这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现如今,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局限性,只注重学生层面和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由一些职能部门来负责此项工作,使得校园文化活动主体受到局限,很容易出现将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或者校园文化建设走形式,校园文化建设丧失建设的根本宗旨等问题。

四、校园文化视域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策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舆论导向

现如今,高等学校面临的教育和发展任务任重而道远。利益矛盾不断出现、价值观念不断碰撞、不同文化交融出现,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阵地——高校,必须在意识形态工作上不断地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确保校园文化得以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着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明确的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这个主旋律,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校园的凝聚力。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增强信息的甄别能力,要始终保持警惕,学会去糟取精,不断提高。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特征,确保师生及时掌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促使师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导向性作用。

(二)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独特的精神文化,是高校师生一代又一代创新和发展的结果,从学校和师生的角度来说,有着其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得以生存和长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长期存在的精神支柱,是高校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校园精神文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要想改变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就必须加强精神文化内涵的建设。首先,要转变建设的重点,从以物质文明建设为重点的现状转变到以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上来,注重校风学风建设,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另外,将精神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进行融合,促进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的共同发展。

(三)占领主阵地,发挥网络舆论的正向引导作用

时代的发展,使得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要重视新媒体技术,不能全盘否定网络和手机,需要顺势而为,注重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占领网络舆论的主要阵地。第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为校园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进行积极的宣传,以理论武装网站。第二,做好校园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做好校园舆情的控制。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擅长做学生的引导工作,指导学生有效抵制网络的不良行为传播和言论,确保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发挥正向的传播作用。第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新媒体技术要熟练应用,在工作中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学会采用新的方法与学生进行日常的沟通和交流,借助于丰富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尽可能开发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网络课程,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地被搞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的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形成共建意识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形成共建意识,需要寻找新的途径,这样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相契合,这就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较为活跃,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相融合,能够很好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通过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品质,这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追求的,也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2.通过校园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高校教育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往形式单一,意识淡薄,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进行更好的发挥。

小结:在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的众多内容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也是学生的良好素养得以培养的重要保障。校园文化丰富、饱满,精神文化突出,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