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默写与形态教学研究
——以谢森工作室为例
2020-12-07吴以彩
吴以彩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中国的油画发展于明清时期,那个时期的中国有许多的西方传教士入驻,在宣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同时,也将油画引进了中国。油画的逼真的写实深深地感染着中国的上层人士,因此油画在中国开启了辉煌的一生。然而,油画流传至今,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其绘画技巧以及色彩选取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本文以谢森工作室为例,深入探讨中国油画课程的教学研究,并做出如下报告。
一、油画的默写与形态教学的重要性与现状
对于油画教学来说,默写和形态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色彩默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调整颜色已经整体的构图和色彩饱和度,而形态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勾勒轮廓,使最终效果变得更加写实。对于默写阶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大面积铺色阶段。这个阶段包括了对整个图的布局安排以及确定单色的结构轮廓。通过简单的构图后,选择深色系进行轮廓勾勒,然后按照比例,透视程度以及形体结构进行主次,深浅,虚实的标记,准备完成后就可以大面积铺色。着色前,每个学生都应该先对绘画的静物有一个整体的感受,确定好基本色调然后再进行上色,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和识别色调,这对于油画绘画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谢森老师在教导学生进行油画创作的时候,就会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所谓明确目标就是要先构想出整个绘画要呈现的效果以及色彩的布局,只有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色彩默写的时候,才能够更加精准的落笔和选择颜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绘画风格,而优秀的油画导师只会引导学生自主作画,而不是纠正学生的思想,只有明确目标,才能画出心中想要呈现的油画作品。然而,现如今许多的油画培训机构在教授学生油画技巧的时候,更加注重传统的复制和传承。千篇一律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丧失了对油画的兴趣,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色彩的调节和掌控,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而是认为潮流的就是美的,时尚的就是合适的,导致最终创造的作品色彩观感度差,没有个性而言。
二、如何优化提高油画课程教育
(一)引导学生自主创作
油画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即使是画同一种事物,也会画出不同的感觉,因此油画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在教师亲自示范和讲解后,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教师只需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绘画姿势,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就可以。像谢森工作室在进行油画教学的时候,谢森老师就会在引导学生独立创作,并且设立了个人课题教学模式。在他看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和兴趣点,因此没有必要一蹴而就。例如一些学生喜欢色彩鲜艳的风景画,那教学的侧重点就要偏向于对抽象构成关系的掌握以及对色彩的概括主观处理。但如果对古典写实情有独钟,教学侧重点就会更多,有一方面不足,都会影响油画的最终效果。而“个人课题模式”就可以完美的解决每一位学员的不同要求。“个人课题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创作带动教学,通过创作带动练习,通过创作发现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训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让学生更积极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杜绝了对导师的依赖心理。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理性的引导
一个优秀的油画大师从来都不是刻意的模仿和追随,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以及绘画特点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发现的,因此教师要做到理性的引导和指点,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擅长的领域以及自身的绘画提点。对于这一点,谢森老师就做得非常好,他通过“双周学术讨论会”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有兴趣的绘画放心以及适合自己的绘画手法。通过讨论会的方式,学生们不仅要展示出自己的成果,还要找到不一样的创作思路和切入点,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非常有压力的事情,但是却可以更高效的帮助学生开阔思路,了解自己创作的不同,发现自己的创作特点和绘画风格。
(三)因材施教
对于油画创作来说,其实一直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一副优秀的绘画作品是要引发观看者共鸣的。因此在油画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进行教育和引导,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讲解,教学。在创作练习上,教师要懂得让学生活跃思想,活跃思维,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具体情况,合理的定制教学培养计划和方案,油画教学最大的初衷是致力于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因此必须实行差异教学,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创作。对于基础的绘画技巧以及理论知识等,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但是对于绘画的风格和色彩的调节方面,教师有权让学生自主发挥,而教师只需要提供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作品即可。谢森老师的个人课题模式就是深刻的落实了这一点。
三、总结
油画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虽然远不如国外,但是也有大批的油画大师在不断地创作和改革。本文以谢森工作室为例,总结了油画课程质量应该如何提高,希望可以推动油画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