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要义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0-12-07梁亚琴
梁亚琴
(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 404199)
经历多次探索,我国高等教育先后形成了内涵式、高水平、高质量等一系列发展认识。大数据时代,新的智慧教学环境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知识体系,优化了学生培养机制。同时,智慧技术也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要结合高等教育实际,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要义
(一)关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
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提升高等教育效率为基础,通过优化治理模式,创新思维,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一方面,从微观视角探索高质量发展。引导教师参与智慧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通过完善大数据采集机制,使所有师生、教学资源均能得到广泛、合理应用,推动智慧教育的广泛普及。另一方面,从宏观视角探索高质量发展。在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社会力量办学和开放办学等优势,合理利用大数据,打破学科知识壁垒,加速知识流动,积极变革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与结构,合理运用智慧技术推动教育创新,确保教育高质量[1]。
(二)关注学生培养的高质量
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学生培养的高质量。因此,高等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其一,要聚焦学生素养成长,完善高等教育内容。高校应针对学生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和精神理念的培养要求,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二,要结合大数据环境需求,结合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开设新的大数据课程。通过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大数据技术,使学生充分适应大数据时代环境,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与时代诉求的匹配度[2]。
二、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现阶段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与大数据缺乏深度融合,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系统化学习。在线教育资源的供给数量与质量供给相对不足,尤其是缺少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时,要注重做到:
(一)突出大数据云端优势,建设高校智慧教学体系
当前高校线下教育与在线教学平台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发展,影响了教学成效。为实现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要重视数字校园建设,建设优质大数据教育课程,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学校特色网络课堂建设,实现大数据智慧教育资源供给与学生实际诉求的有效匹配[3]。要以大数据应用为契机,重视建设好、应用好高校智慧教学体系。通过合理应用大数据和在线教育平台广泛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习惯偏好和问题,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具体问题。要重视实时收集师生意见,将大数据应用意见和问题传递给校内教务部门、信息中心等部门,及时整改优化。
(二)突出大数据融合优势,构建高校优势教学体系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学校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通过将线下教育与在线课堂相融合,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智慧教学体系。通过开展问题式教学、参与性教学和差异化教学等教学模式,使学生切实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学校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精准研判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知识诉求,进而为不同学生设计差异化风格的教学方案,针对性回应学生的知识能力短板,真正实现高质量教学。
(三)突出大数据评估优势,创新高等教育评估机制
高校通过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将大数据应用于学生核算素养的评估监测体系,通过使用多元化的评估手段、智慧化的评估机制,动态调整、优化学生培养方案,实现学生培养的理想成效。要将大数据技术与高等教育评估、监督机制相融合,实时了解学生、教学和学校管理等问题,通过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切实改善高等教育质量。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要充分发挥智慧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优势,以学生高质量学习、教师高质量教学为核心,突出智慧教育的立体展示、多元互动优势,构建线上与线下一体融合的教育模式,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选择内容、改良高等教育方式,使高质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