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工作在高等职业院校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及路径
2020-12-07张瑜
张瑜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女性是高校工作中的主体,可以说很多学校按照性别比例女性占了不只半边天。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单独成立妇女联合会办公室,没有专门召开妇女代表大会。有些学校刚刚建立妇女联合会,但是正处于摸索阶段,或者和工会女工委工作模糊,妇联执委在基层中,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例如,执委缺乏强有力的履职意识、执委队伍缺乏完善性等。在高职院校基层中,通过对妇联执委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实现了其对顶层设计,以及系统规划的提升,通过对执委资源的统筹配置和采用,使执委获得了健全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一、近几年妇联给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带来的突破
为了实现对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国经过思考和实践,在基层思想认识中,通过对妇联组织建设成果的进一步推动,使“围绕一条线,务实两个领域,突出三个创新,实现了在工作中对6 个在基层”理念和思路的形成。所谓的“围绕一条主线”指的就是,通过对政治的坚持、对群众的统一,实现从大局上对党服务事业的良好建设,以及妇女群众对根本服务的获取,通过对妇联组织的进一步建设,使其能够成为党的坚强阵地以,及妇女的温暖之家,实现其对妇女工作的开展,以及对广大妇女的吸引和凝聚;所谓的“务实两个领域”指的就是,妇联组织需要将农村和城市社区作为主战场,做好对基层工作的开展,并以此为基础,在第一环节中做好对基层的基础建设,通过对妇联组织在一级基层中的进一步建设,使重点难点问题给村镇、社区带来的长期困扰能够得到解决[1]。“突出三个创新”指的就是,通过对载体渠道的创新,实现对妇女群众的吸引和凝聚,通过对妇女工作的有效创新,使妇女工作的开展能够获得全新的方式,通过对基础的创新打造,对基层的活跃,使妇联组织在基层的建设水平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实现6 个在基层”指的就是,将基层作为妇联工作的重心,在基层通过对妇情民意的掌握,对“三最”妇女群众利益问题的解决,对妇联组织优势的发挥,对妇女群众工作的活跃,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妇女群众基层工作的务实,以此来使妇联基层的基础工作能够获得切实的保障,此类思想和理念,从方向目标重点和路径方面,通过对妇联组织在基层建设方向的明确,使妇联组织在基层的建设,获得了全新的思想指引和强大动力支持[2]。
二、妇联参与高职院校凝聚力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对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决策的推动
首先,妇联组织对社会管理的参与,需要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决策的推动作为目标,也就是从源头上对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决策主要是指,在进行决策时,需要将社会性别意识作为内在观念,实现在决策中对其的纳入。在高职院校的妇联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女性在高职院校中对公共决策的参与。妇女组织想要通过参与、监督,实现对民主作用的发挥,就需要在公共决策中,通过对女性的不断推动,使其能够获得更宽广和积极地参与,实现高职院校决策部门对女性一定位置的保留;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对当选妇女干部保护红线的设立,实现在“公选”中对特定比例当选妇女干部的促成;高职院校在运行公共决策阶段,通过对妇女意见和建议的广泛收集,并向相关部门的反馈,能够使公共政策得以完善。
其次,加强公共决策中对社会性别视角的纳入。高职院校在妇女组织中,通过对联合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妇女组织实现对研究专家、大众媒体等领域优秀女性的吸引,在社会中通过对强大社会舆论的形成,从社会性别视角来说,能够使公共政策氛围的营造获得关注。高职院校通过对各种培训方式的开展,能够使决策人形成社会性别意识。
最后,推动妇女倾斜政策。根据调查和研究能够得知,妇女儿童将以下民生问题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妇女儿童的流动、空巢家庭、来自外地的贫困妇女等等,高职院校通过对调研报告的制定,以及向有关政府部门的提交,能够使解决此类问题政策的制定有据可依。例如,高职院校通过简报、杂质等形式,对实际妇女情况的反映,能够实现公共政策对最重要、最紧急妇女群众问题的关注[3]。
(二)推动妇女对社会基层民主管理的参与
在高职院校中,需要通过对妇女的组织,实现其对基层民主管理的参与,通过对相关事务的参与,能够使其在社会中获得对生存和发展。首先,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对氛围的营造,实现妇女对基层民主管理的参与。例如,通过文艺演出、艺术沙龙、宣传简报等活动在师生业余活动中开展,能够实现对妇女参与民主管理热情地激发,高职院校通过对其的引导,使其能够自觉参与民主管理;通过对群众的带领,实现对各专业妇女进校人才的共同选择。
其次,需要通过对妇女平台地搭建,实现其对民主管理地参与。各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对各部门工作特色的结合,因地制宜,做好对“妇女儿童之家”的完善建设[4]。妇女儿童之家的人文情怀,需要尽可能地按照女性教师的需求做服务,做好实用性,让教你收到温暖,能够放心的工作,以此来使“家”的功能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通过积极鼓励,以上级妇联为依托,学校与学校间,互相帮助、学习,实现工作有规章、办公有场、牵头有领导、活动有资金、能够切实的为校园女性师生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
再次,需要为妇女对基层民主管理的参与提供支撑。通过对高职院校妇女干部的进一步指导、培训和考核,使其能够获得实力、动力的提升,通过其在高职院校基层中,对妇女儿童维权,巾帼志愿服务行动等项目的落实,实现对各项目全面提升。所开展的培训需要与妇女干部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来激发其的积极性。例如,高职院校对写卡片、小组讨论等活动的开展,通过对其的积极鼓励,能够实现其对的参与。对“种子计划”等奖励金项目的设定,提升其对组织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引领学员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参观,通过对内容和技术的讲解,使其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事业[5]。
最后,做好妇联宣传工作,提升师生参与互动率。“存在感”是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宣传方式。我们说明星需要流量,妇联执委在工作中,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勇于创新。规范工作细节准则,创新工作思路,定期开展女性活动,法律咨询、心理健康、身体保健、家务打理、育儿心经、艺术提升、化妆美容、茶艺插花等等,让师生参与进来,让师生感受到妇女联合会的存在及意义。
结束语
高职院校将妇联组织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团结引导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作为联系基层女性师生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对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参与,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中的独特作用,为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贡献,维护妇女权益,倾听意见与诉求,引导妇女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