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2020-12-07袁方

魅力中国 2020年33期

袁方

(郑州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随着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的在校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是,与之相对应的,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却没有明显增加,教育工作者的匮乏,使得很多学生都无法获得高质量的高校教育,高校教育质量明显降低。虽然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习多数是靠自己,但是依然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所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将激励原理适当地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常见问题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组中,激励原理的运用主要面临着以下四方面的问题。首先,缺乏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般以奖惩激励法对学生进行奖励。但是,这种激励方法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对学生产生刺激,所以刺激目的不够明确,激励效果也达不到预期。其次,缺乏公平的激励过程。部分高校在激励学生方面总是喜欢横向比较,即只看重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就,而不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努力。另外,整个激励过程也有着明显的个人主观性特点,甚至还会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伤害,不仅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会起到反作用。再次,激励时效非常滞后。只有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才能够将激励原理的运用效果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但是,过于注重激励结果而不注重激励细节,将很难获得预期的激励效果。最后,激励主体过于主观。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对一位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依赖于自身的主观意愿,其评价标准并不统一、评价结果的公平性也得不到保证。这将会对激励原理的有效运用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原则

(一)公平性与效用性相结合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原理的运用应当遵循公平性与效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即围绕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方式,保证激励的客观性、真实性、公平性与公正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达到鼓舞人心的目的。

(二)多元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原理的运用应当遵循多元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因为不同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性和与思想,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成绩,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只有对学生群体的差异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地激励方式,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另外,学生管理工作者还需要加强激励原理的研究与掌握,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多元化的激励方式,确保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原理的运用应当遵循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即学生管理工作者既要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物质奖品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激励,也要通过树立典型、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来从精神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激励。

(四)适度性与时效性相结合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原理的运用应当遵循适度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注重激励的适度性,不能因为激励过度,而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也不能因为激励不足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要注重激励的时效性,在学生表现优异的时候立即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将激励原理的运用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发展潜能[1]。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激励方法

(一)目标激励法

这是一种明确目标,通过激励让学生不断努力,直至达成目标的激励方法。将这种激励方法应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设立正确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树立正确的发展理想。其次,通过鼓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分阶段地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并且每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就要进行一次成功经验总结,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二)奖惩激励法

这是一种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达到激励作用的激励方法。奖惩激励法的运用,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对自己所管理的学生的表现做好记录,从而一旦发现学生的积极表现,就给予及时的表扬;一旦发现学生的表现有所退步,就要及时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教育。

(三)示范激励法

这是一种通过树立典型和榜样,通过优秀学生的优秀表现来对其他学生的进取心进行刺激的激励方法,所以又被叫作榜样激励法。在运用示范激励法的时候,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加强优秀学生优秀事迹的宣传,通过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来激发其他学生向上、向善、向好的意识,营造一个“向榜样学习,争做新榜样”的校园风气。

(四)情感激励法

这是一种从情感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引起学生共鸣的激励方法。情感激励法的运用,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学习需求,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此同时,还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对学生产生影响,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或者与学生进行交心式的谈话,对学生进行鼓励[2]。

(五)竞争激励法

这是一种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达到激励效果的激励方法,这种激励方法的运用,需要把握激励程度,避免激励过度,让学生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原理的运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遵循相应的原理,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激励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