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新特征及思考
2020-12-07杨雅彬
杨雅彬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5G 技术的问世是我国通信技术创新的成果体现,5G 技术的创新也带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变革,广覆盖、高速传播、兼容性强等特征使得高校信息化建设落到并取得理想预期。此外5G 技术与其他技术融合,构建全面稳定的通信网络,为高校的信息化创新建设与创新应用奠定了通信基础,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持。
一、5G 技术的特征及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特征体现
(一)5G 技术的三大优势特征
5G 时代是不可逆的时代潮流,5G 技术的三大优势也是显而易见。其一带来高效的信息传输,每秒数十GB 的运行速度是4G 时代的几十倍,其也突破了4G 无线通信技术无法传输2Mb/s 的非对称数据的局限。其二极强的兼容性。作为融合了多项无线通信技术的全通信系统,其兼容性强,可以与其他技术设备配合运作。而网络支付的时代背景下,也为支付安全增加了保障。其三较低的功耗。5G 无线通信技术运行中,通过任务的分解与高密度布置实现了其应用呈现的持续运行,对于无用应用发送请求能智能化识别并阻止,避免点亮的浪费,因此耗能低。这三大优势奠定5G 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结合的性能基础。
(二)5G 技术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特征体现
基于5G 技术的三大优势特征,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优势特征也十分明显。其中较为核心的应用特征有四个[1]。其一是实现了统一的网络承载,对于学校来说避免了多个网络设置的重复性建设工作。其二网络宽带更高,这意味着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智慧课堂中交互现实终端设备、处理终端设备及信号传输等能获得更理想的画面效果。其三高速率与低延时特征。5G 通信技术支持下的智慧课堂建构实现了远程授课远端会场名师教学画面的同步,远程学习体验持续优化。其四创建新颖的应用场景。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VR 实验设想与环境智能控制等落到实处,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要重视5G 技术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价值并做好相应的教学创新思考。
二、5G 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思考
(一)关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支持
传统的学校信息网络运作需要网管人员配置交换机、防火墙等基础网络设施,整体配置效率低下,成本投入大。而5G 技术支持的学校信息网络运作对应的是软件定义网络化与网络功能虚拟化两大核心技术,前者以分层原理进行控制层与数据层的分层控制,于底层网络设施中隔离集中控制权。后者则统一整合既存网络设施,以开发与部署新业务。无论是哪项技术都要求有稳定的基础网络设备的完善稳定支持。因此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应基于数字化大趋势,引入SDN 技术进行数据中心网络部署,智能化部署,高校灵活配置,打造性能完善且强大的数据中心服务机制,基于5G 技术的网络部署情况,将SDN 技术与校园核心网络结合,确保完善稳定基础设施支持下的信息化建设实效。
(二)以高效的无线传输带来高校信息化建设质的飞跃
高校信息化建设以高等教育为节点走多纬度发展之路。智慧课堂、数字化校园、云平台服务等互通有无,并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实现了VR、AR 的创新学习体验,“万物互联”的大趋势显而易见。其中学校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是校园无线网。5G 技术通过大规模天线、密集网络、新型多址、D2D 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2],克服了无线网传输稳定性差、数据长延时、低传输速度的局限,解决了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用户到无线AP 的最后路程问题,让高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因此基于5G 技术加强校园无线网的性能改善分析是5G 技术优势发挥的一大关键。
(三)多措并举强化部门协调并积极做好危机应对
5G 技术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光明,但其安全漏洞与部门配合不理想的实际也需要重点关注。高速率的信息传输使得网络安全漏洞增加,病毒与黑客攻击加剧,安全风险的应对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建立标准的网络安全机制,加强网络危机应对是当务之急。而5G 技术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对部门协调配合要求高,客观上要求学校做好5G 时代下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决策机制的完善建构,从各自为政的传统建设模式中摆脱出来,坚持统一规划与管理。同时要关注高素质信息化建设队伍的打造,奠定5G 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基础。
结束语:5G 技术的创新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出路,我们在看到5G 技术应用优势的同时也要关注现实差距、既存风险等。发挥5G 技术的优势,克服现实不足,加强风险应对,才能让校园信息化建设取得理想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