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革新路径探讨
2020-12-07郭昭君
郭昭君
(河南经济贸易技师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引文:在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差的情况,导致教学难度有所增加,教师在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同时,也应当反省自身,调整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使用创新的思路对课程教育进行改革,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接受程度。因此本文以学前教育为例,围绕着新时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革新路径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学前教育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对教学内容和模式的革新。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它在学前教育领域案例教学法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使用案例教学法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案例的选择[1]。通常应当选择真实发生、具有可靠记载的案例,使案例的选择更具有典型性,同时应当注意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举例教学或者单纯的对案例进行堆砌,而是应当结合学前教育的学科特点对案例进行创设,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指导实践,为学生创造真实可靠的案例教学环境。教师应当选择难度适中、较为新颖的案例,并且善于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相反,选择太难或太容易的案例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结合时代特点,使案例教学法能够真正帮助到学生的就业导向和实践活动。案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当中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时代的发展特征相结合,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与专业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在案例教学法结束之后,教师应当注意对本节内容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为学生留下思考题和课后作业。同时,应当调整以往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当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参与度上,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水平。
二、运用微课与翻转课堂开展创新教学
微课和翻转课堂也是中职学前教育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之一。它们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琐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展现在课件上,微课主要是以视频的形式将教师的讲课过程记录下来,为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而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翻转课堂中的“翻转”指的是对教学结构和模式的调整,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困难却找不到解决方案的问题[2]。微课和翻转课堂都是结合视频和课件的形式,将知识进行串联和编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师生交流互动,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颠倒,以学生提问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并且调动课外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在自学的过程中找到问题所在,在课堂上寻求教师的答疑解惑。在微课和翻转教学的实际使用当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打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多种形式,使知识点糅合在视频和图片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微信、QQ 等社交平台进行师生之间的及时沟通,目前在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并在其中添加设问和考核等环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建立线上答疑平台,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在课下,学生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下载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也可以分享学习心得和体验,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应当重视对课前预习环节的把握。同时,也可以将微课和翻转课堂运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大大缩短教师单方面陈述的时间,将剩余的时间教给学生,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利用
三、利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
情境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它是以教学情景为载体,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常由教师进行导入,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教师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引导,将学生置于学习情境当中,鼓励学生开展想象思维,利用教学技巧,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暗示,从而引起师生之间的心理共鸣和共情效应。例如在学前教育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班级教室模拟成幼儿园,同学之间相互扮演幼儿和教师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职责,将课本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在知识运用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应对困难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育学生科学思维,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相比微课和翻转课堂,情境教学法具有低成本、收效大的特点,能够满足当前阶段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学要求。除此之外,学前教育的革新还体现在对评价体系和模式的创新上,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够使学生以多元化的视角参与课堂学习。
结语:综上所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当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开拓实践平台,加强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具有实效性,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创新型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