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

2020-12-07王祎焜

魅力中国 2020年33期

王祎焜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0)

中国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园林的出现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理想生活境域的无限追求。

中国的园林文化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最初的形式是“囿”或“苑囿。即圈出一块空地,让草木鸟兽生长其中,挖池筑台,供帝王游乐。商周时代的园林文化原始古朴,基本上是天然地形和自然风物,野趣浓厚。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园林开始有了成组的风景,自然山水的主题开始萌芽,并在园中林构亭营桥,园林的构成要素都已具备。在中国园林美的历程中,秦、汉的苑囿体现了初期的最高成就。秦统一后大兴土木营造宫室,仅一座阿房宫,就“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汉代营建规模更加宏大。武帝建上林苑作为私人园林,方圆二百余里,专供皇家游乐田猎之用。司马相如《上林赋》谓其“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崭岩参差”“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并建太液池,池中建岛仿神山。这种构思基本成为中国历代皇家园林的基本格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美学,倡导自然野趣,它反映了当时士大夫消极避世、啸傲山林的人生理想。隐士文化的流行,使懂得欣赏山水风光,被视作“名士风流”成为士大夫园林的源头。

唐诗山水田园诗作,对中国的园林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人们的审美中私人,尤其是文人园林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宋元明清时的人为加工大大增加,更体现一种技术美。同时,理论也大大发展,宋代文人画讲究寓意,主张人文精神,及其文学艺术的美学倾向也影响到园林建筑,使宋代园林更为秀润温婉。宋时私家园林不断成熟,并在主体设计上强调主观意蕴,如宋代苏舜钦在苏州筑的沧浪亭。表白自己的人生选择和对腐朽官场的厌弃。宋代开始,园林中的景点开始具有诗意的题名。明清时代是中国园林美学集大成时代。明代园林继承传统并发展出叠石文化。因江南经济较为发达,富庶,在南京、苏州、太仓等地出现了随园、拙政、留园等著名第宅园林,皆体现了文人的美学意趣。以倪瓒参与建造的狮子林最具代表性。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 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着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8 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18 世纪中叶,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张引入中国的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18 世纪末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

中国园林作为世界上三大园林类型之一,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日本园林,受中国古文化的影响深刻。日本的“池泉筑山亭”式园林,受具有道家情思“一池三山”的影响明显。在中国园林“跨出”国门影响着西方园林的同时,在16 世纪至17 世纪,中国园林同样也受到了法国“勒洛特”式园林的影响,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如澳门、广州、扬州、安庆等地先后出现了一些仿西式的园林。而北京的圆明园则是中国仿西式园林建筑中的集大成者,成为中国园林吸收西方园林风格,致力创新变革的一个最好的证明。在近30 年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缺位等诸多原因,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湿地退化、大气污染、河湖污染、土壤污染和荒漠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作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必须首先承担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实质功能,而不是仅仅为了观赏功能甚至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地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画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