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合策略
2020-12-07金艳霞
金艳霞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堡子坝中学,甘肃 陇南 7464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经历了一次新教学理念的洗礼,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事业做了重新审视。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反思,本人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不再是兢兢业业的教给学生知识就可以了,教学活动还要像文艺节目一样要推陈出新,设置悬念,能够引人思考,让人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不仅如此,教学还要能够体现学科的特点,挖掘出学科的丰富内涵。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教学要体现出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学习中。下面结合本人这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学科价值
如果以数学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社会生活,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生活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数学出自于生活,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源泉;其二、数学要服务于生活,生活实际是数学应用的场所和价值的所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学科的价值。如:在学习同类项的时候,为了体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我设置了如下情境。我把一袋硬币,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帮助我把这些不同面值的硬币进行分类,学生喜欢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经过一番动手操作后,学生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东西放在一起,对分类有了具体的认知。接下来,我提出:如果是很多很多这样不同面值的硬币,该如何分呢?学生们会由这一次分硬币的经历产生思考,进而引入到学习同类项的教学中。这样的问题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学生把生活实际和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体会到了学科的价值。
很多初中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归根结底是我们教师在演绎数学教学时,总是不经意间将数学演化为生硬枯燥的数字、符号,导致数学俨然成为公式、符号的代名词,失去了原有的生命活力。而教师在教学思想知识时,通过创设数学情境,为学生搭建了鲜活生动的生活平台,将数学知识置于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觉亲切自然,他们也自然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二、把生活情境和激发学生兴趣相结合
对于教师来说,主要的工作目标就是追求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我把生活情境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内容的时候,我随手拿起一个粉笔的包装盒,询问学生这是怎么做成的。学生对于包装盒司空见惯,没想到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生活的周围,处处都存在着数学知识。学生对包装盒的制作产生了兴趣,纷纷地进行分析、思考。我把包装盒分给学生,让他们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个问题:你能做成一个相同的包装盒吗?用你身边的纸张来做一个试试。这样的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探究的欲望。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对这堂课所学内容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对数学的探究兴趣更加浓厚。可见,教师把学生的生活实例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教材内容也理解得更加透彻,有效地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把数学应用到生活情境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把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情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是数学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为此,我在教学中把数学应用性的教学情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角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在没有守门员把守的前提下,你认为以怎样的角度射门进球把握更大?怎样的角度射门,进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这是一个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充分意识到需要运用我们所学的角度知识来求解。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知识最感兴趣,尤其是他们自己认为是有用的知识,更是会乐此不疲的积极参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这样,才会触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情感,吸引他们积极投身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实践中。
四、设置活动情景,让学生到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要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有必要设置活动情景,让学生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去操作。如:在学习了角的知识以后,为了引导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和感受数学知识,我设置了这样的课后活动:打台球是学生很熟悉的项目,课后可以再去体验一下,并探究打台球的时候,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怎样才能更加准确地进球。实际操作后,提交操做报告,并与同学分享、交流。这样的活动直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针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一次很好的历练,也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领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在活动中感受,他们通过自身的积极参与,动手操作,不仅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更让数学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学生的大脑中落下了深刻的知识印记,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由于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通过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设置应用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正是这一来一往的教学设置,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