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7蔡常青
蔡常青
(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江西 贵溪 335400)
引言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着较大的升学压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为学生减轻压力。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当然,对于设置教学情境的技巧,教师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借助地理图表的运用,体验地理教学情境
地理图表是展示地理知识的载体,能使地理教学更加直观生动。高中地理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广泛,会涉及非常多的地理图表。借助地理图表,学生可以在脑海中自主建构地理知识系统。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地理图表进行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现状和自身规律。学生也能在其中体会到地理教学情境,开阔眼界。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地理教学要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有些地理原理及现象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适度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复杂的、抽象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分布”时,教师提前精心筛选和剪辑水土流失的模拟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水土流失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思考水土流失的危害。让学生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严峻现状,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教学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是生活中地理的真正目标。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实践教学具有强烈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应当为实践教学制定适当的地理条件,使他们能够体验地理在实践中作为研究者的作用和价值,获得知识,获得灵感,不断提高个人实践和思维能力。地理实践是一个挑战,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安排、具体的路线、调查的问题、安全预案等前期工作,并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让地理教学实践安全、有序、目标明确地进行,使学生在真实的地理情境中理解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善于选取现实中的地理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如成渝高铁途经成都平原、龙泉山脉和中梁山脉,三跨沱江,桥隧总长占线路长度的65.8%,从设计到建设都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成都与重庆之间有那么多高山和河流,为什么还要打通这条高铁线路呢?”“影响成渝高铁修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能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设计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知识终究是为生活服务的。在地理知识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活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地理知识,两者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把教材中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抽象的概念等融合到现实的生活中。这可以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此便做到了学和用的转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时,联系到生活环境中植被覆盖率较高、天气就较为湿热的知识点,我会让学生回想自家周围的绿化环境,让学生讲述因为生活中绿化程度较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这样的情境教学,从我们生活中的绿化拓展到大片的森林区域,由小到大,引领学生思考森林的存在价值;再从生活中延伸到教材上的知识,由此及彼,让学生思考亚马孙热带雨林存在的价值及环境效益。通过教材的学习,学生为热带雨林的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热带雨林的管理和保护等。再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生也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建议,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这样的教学,做到了现实生活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将知识迁移到了生活中,活学活用,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情境设计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教师设计的地理教学情境只有与学生之前的认知结构有冲突时,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我国古代东南沿海的僧侣,一般选择冬季从中国东南沿海乘船出发去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选择在夏季乘船归国。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矛盾,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可以广泛应用在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地理情境教学。学生能更加生动直观的感受有关的地理知识。因此,运用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