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7冯永洪
冯永洪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舟镇青山村教学点,贵州 铜仁 565311)
引言
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即教师需要在课堂实践中及时掌握每一位学生具有的长处与闪光点,并时常给予其夸奖与鼓励,由此树立其自信心并激发其学习兴致,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发掘其巨大的潜能。在我国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时代下,赏识教育也不断得到了教育领域的关注与实践,然而就赏识教育理念实践现状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与完善的问题,这为探究将其纳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策略提出了一定的难题。
一、赏识教育纳入小学体育课堂面临的现实必要性
(一)教师囿于传统体育教学理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小学体育成绩因在包括升学考试在内的考试测验中几乎没有影响力,体育课的重要性也就被学校与教师忽视。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仍固守着传统教学模式,即单一的知识灌输式教育,除此之外便是流于形式的体育锻炼。学生在如此课堂氛围中难以与教师真正进行互动交流,其在此过程中并无法感受到体育本身的魅力和乐趣,长此以往,对体育学习和锻炼便失去兴致甚至出现抵触心理,这与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完全背道而驰,因此将赏识教育纳入体育课堂便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正向消解。
(二)赏识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教学价值
首先,将赏识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效结合能够突破传统教育长期固化的影响,加强师生之间的对华互动,营造相对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并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其次,因体育锻炼本身对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身体素质暂时较差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消极情绪,采用赏识教育理念即经常夸奖此类学生的进步,能够有效树立其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最后,赏识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下的一项有益尝试,其确实能够提升教学品质,而将其运用至体育教学中,能够真正塑造学生的体魄并促使其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对提升国人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将赏识教育纳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路径分析
(一)把握并迎合学生的体育爱好,树立其体育学习的自信心
体育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规划者与组织者,其教育理念与方法对课堂效果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为有效将赏识教育纳入小学体育课堂,首先要使教师认识赏识教育的重要价值,并依据其概念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具体而言,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总体的兴趣爱好,并将其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因其身体尚在成长发育的基础期,学生喜爱的运动也偏于简单与基础,这为教师规划体育教学方案降低了难度。而将学生喜爱的体育运用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能够降低学生对体育学习内容的疏离感,极大激发其学习兴趣,且学生更容易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中表现出自己的优点长处,这为教师运用赏识教育提供了机会。教师在发现学生较为擅长的项目或动作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夸奖和表扬,以此树立其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并促使其深入探索兴趣所在。
(二)积极拓展赏识教育在体育课堂中的空间
为有效将赏识教育与小学体育课堂结合起来,教师还需积极拓展赏识教育的应用空间。譬如,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日常的恶体育活动,大部分都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呈现,因此教师可以规划组织一些团队式体育活动,从而在此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并切实鼓励与表扬团队意识突出的学生,不仅将赏识教育有效落实,而且能够塑造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其长足发展和社会参与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因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学生接人待物的性格特点,学生的道德品质在长久的体育活动中也能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发掘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展现的品质优点,例如,在足球训练中,某一队的学生将球踢到远超过边界的地方,而离球最近的场外学生将其送回球场,教师便可以就其乐于助人的品质进行夸奖和表扬。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保持学生体育锻炼的乐趣
体育活动是学校经常举行的课外活动之一,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在课上观察学生擅长的体育项目而推荐鼓励其积极参加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这不仅支持了学校活动的开展,且通过此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感受教师对自身的认可,以此促使学生保持对某一项体育活动的兴致与乐趣。
三、结语
我国逐渐深入推进的新课程标准改革对教师群体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赏识教育便是教师在探索新型教学方式的有益尝试。将赏识教育纳入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消解传统体育教学的消极影响,且有利于激励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塑造我国学生的强壮体魄并保障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