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0-12-07刘贵贤

魅力中国 2020年33期

刘贵贤

(贵州省黔西县中坪镇顺石小学,贵州 黔西 551500)

引言

针对当前新课改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形式,逐渐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并注重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形式,以此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为强化学生思维能力提供坚实保障。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加强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和交流,之后在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对强化学生思维能力有一定帮助,也能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真正为初中生未来稳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语文是一门语言型学科,具有语言的四要素------听说读写,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让学生得到思维发展和创新,从而使学生思维水平、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和发展;最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思维培养计划

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才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系统化、明确化,避免出现课堂教学培养目标冲突、矛盾的情况,实现培养内容、方法、计划的有效衔接。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依据新课程标准有关要求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如“从文章中提取文章主旨思想,并能够进行缩写和概括文章内容,基于自身理解进行合理想象和扩写、改写。”缩写、扩写和改写都是在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思考基础上实现的教学思维能力系统性培养。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强化学生迁移能力的训练,将教学文本中的思维转换到预设情境中,促进学生由教学文本向应用实践的转移。

(二)注重课堂教学互动

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课堂互动这一方式。一般来说,很多教师都会通过小游戏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例如,在实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游戏的选择与编排。通过这些课堂小游戏的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得好的语文成绩。通过这种课堂互动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效率与积极性,同时也在侧面培养了学生乐于思考、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三)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与发言

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有隔阂是普遍的现象,有的学生还会对教师产生畏惧感,所以不敢在课堂上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班上也会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弱,不敢在很多人面前大胆说话,或者说话了也会出现声音特别小的情况。针对这些同学,教师也不能急于求成,强制性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表达。教师可以在课后对这些同学进行心理辅导,鼓励他们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强化系统性训练,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准备相关阅读材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组织开展问题辩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进行不同的解答和辩论,鼓励学生创造性、独立性、策略性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和挑战权威。例如,在某阅读材料中,顾客在酒店喝酒并帮助老板啤酒销量翻番的方法“把每个杯子啤酒装满就可以”。然后由学生分别从酒吧老板、顾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联系到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当如何处理,鼓励每一位学生思考和发表见解,并由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独立性、全面性和创造性。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实践中,教师应遵循“五步走”原则,即:(1)注重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教学。灵活运用思维导图、知识树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要点与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写作教学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提取事物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和能力;(2)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检验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成果的关键。在课题教学中,教师应设置相应的迁移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实现语文知识、方法的迁移与应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互相解答问题,实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4)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在学生形成思维意识、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应有目的地制定阅读和写作计划,并加强对时间的要求,强调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写作任务,强化学生思维敏捷性训练;(5)打破思维定式。在思维培养过程中,如学生思维定式,必然导致思维模式的僵化,进而影响思维能力培养效果。为改善该问题,开拓学生思路,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倡问题角度的新颖性、创新性。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尝试要求学生以不同的人物视角去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帮助学生掌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教学改革下的必然手段。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为学生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