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0-12-07伍成菊

魅力中国 2020年33期

伍成菊

(重庆市巫山县骡坪小学,重庆 巫山 404705)

引言

游戏化教学就是一种教学理念,其将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做游戏来学习知识,实现寓教于乐。游戏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提升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的游戏化教学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游戏化教学往往会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直观性,教师应用游戏化教学的目的这一就是要提起学生兴趣,因此其在选择游戏时一定与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教师还会选择一些学生生活中、学习中常见的情景,给学生以亲切感,这也导致了数学游戏具有直观的特点。

第二,互动性,游戏化教学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的,双方之间需要互动才能完成游戏,这一过程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

第三,探究性与趣味性,作为游戏首先趣味其是其本质特点,这也是其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而探究性则是数学知识特点的呈现。采用数学游戏的方式将这两种特点结合起来,促使数学课堂具有探究性与趣味性的双重特点,以此使学生兴趣得以激发,思维得到锻炼。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

(一)导入环节的游戏化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该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展开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其重点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出课题。小学生的思维虽然是十分活跃的,但是其注意力时间较短,一般仅能够维持10-15 分钟,在一些其不感兴趣的话题中时间则更短。因此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游戏的刺激下,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以“平均数”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入这一过程中引入“拍球”游戏,这是一组竞赛游戏,可以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其斗志。在分组时,可以选择一组5 人一组6 人,然后记录每组学生拍球的总数,这样人数少的一组会感到不公平。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利的引入平均数这一概念,按照每组学生拍球的平均数来定输赢,进而使生初步产生平均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游戏化

上文已经指出,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一些有意思的,其感兴趣的事情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则可以下对延长。因此在展开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牢牢抓住“兴趣”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游戏设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驱动展开学习。

例如在学习“元角分”时,教师首先要准备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教具),在引导学生认识了人民币并可以了解其进率之后,组织游戏。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在超市购物的场景,陈列出不同的物品,如水果、文具、玩具等,标记上不同价格,然后开始售卖。其中一人为售货员,一人为消费者,教师可以指定“消费者”去购买某一产品,消费者也可以自行选择。售货员则要精准计算出总价格,并且找零准确,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元角分”这一知识的印象。

(三)设置游戏等级满足不同学生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有些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教材知识,但是有些学生则需要反复的讲解与练习才能熟练。因此教师在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组织数学活动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可以将游戏设置一定的等级。

例如在学习“计算几何图形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游戏设置为三个等级,让学生自由选择闯关。第一级的游戏难度较小,主要是计算一些图形的面积,例如等腰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圆柱体等。这一环节中学生仅需要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可完成,这是对学习内容的回顾与复习。第二级则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例如计算某一个图形中阴影的面积,这需要学生动用自身的空间想象力与计算能力。第三等级则可以给出一些不太规则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分割、添补等形式来计算出图形面积,难度则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来选择闯关,闯关成功则可以领取来自教师的小奖励,闯关失败则要接受惩罚。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具有趣味性、挑战性,更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提升数学课教学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教师可在导入与正式教学内容中应用这一方法,并且要注意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来设置游戏,可以分等级组织游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