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
2020-12-07玉珍
玉珍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寺面镇竹桥小学,广西 平南 537300)
在之前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农村的小学教学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活动主要以强制灌输的行为来进行,数学课堂活动也是这样。以至于农村的小学生缺乏数学兴趣,在课堂上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愉悦,相反,学生们会感到一定程度的压抑、紧张。基于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深刻反思,进一步优化并改变数学的教学模式,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可以建设趣味课堂,让小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形下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监护
留守儿童中祖辈担任监护人的情况极为普遍。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均随祖辈一起生活。极少数儿童由其他亲友(如孩子父母的兄弟姐妹)监护。极个别甚至还存在监护缺失的问题。隔辈监护人大多文化水平低,一般只能照看留守儿童的生活,无法关照学习。上辈监护存在着监护权流动频繁和管理上有顾虑两个问题。缺失监护的儿童,年龄大多在10 岁以上,父母一般委托邻居在必要时帮忙照顾,谈不上学习上的管理。
(二)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浓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会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数字符号或者图形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大,甚至失去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的很多有益想法,操作起来却难以进行,师生之问并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不顺利,课堂教学效果也很不明显。
(三)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很好体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活动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陈述自己的意见。但是,农村小学生一般性格比较腼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使得本该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由于学生不积极参与,只好由教师自己完成。这样,虽然可以保证教学进度,但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也非常无奈,授课的进度要保证,教学任务要完成,教学成绩还要提高。教师面临重重任务,只好选择比较顺畅的途径,减少与学生课堂互动的机会,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二、农村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的这一阶段,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小学生已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与教师相比,他们已逐渐发展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并且在许多教学活动中都占据关键地位。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地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将数学知识传达给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情感价值的提高。小学数学除了抽象的概念和严格的逻辑,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尽可能贴近生活,使学生可以享受生活中的数学乐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数学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只是借助黑板和粉笔进行“满堂灌”教学,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听着教师在台上的讲解,以至于多数学生都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单一的,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针对上述问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选取一些适合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生活情境,以此使数学课本中单一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向与路线”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可以通过读公交车路线图、用语言描述行走路线的过程,以及体会路线图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感受路线图在表示交通路线中的直观性和作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此基础上向他们提出问题,如:“同学们,某人要去比较远的地方,有哪些出行方式可以让他选择?在一个城市内外出办事有哪些出行方式?”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迅速开始在组内探讨,很明显我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开展小组学习,突出学生地位
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更多的重视,原因是希望通过将更多的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通过授课教师的放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将被动教育变为主动汲取。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讲授、指挥变为引导、组织,借助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打造以学生为核心的数学课堂。想要实现上述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最高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为8组,每组配备不同尺寸外观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模型,并要求学生利用一把直尺和学过的数学知识,测量、计算有关该模型的一切数据,总结其中的方法。由于存在小组间的竞争,学生间相互合作,集思广益,尽可能得到更多有关模型信息,如棱长、表面积等,并尝试计算体积。在开展小组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走到学生周围,观察每名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提醒。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不要直接回答,而是给出正确思考方向的提示,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为了确保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设置组长、记录员、测量员、画图员等职位,辅助学生明确小组学习重点,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身在小组中的位置,增强学习自信。与情境教学法类似,选择小组学习方法时,也要根据高年级数学知识特征酌情使用。当前,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占用课堂时间较长,对学生自主讨论成果的质量控制比较困难。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优化中,如何弥补不足,发挥优势,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关键。
三、结语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节奏,不断提高自身关于创新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最终促进小学生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