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2020-12-07吴江玲
吴江玲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镇放珠小学,贵州 毕节 551716)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面向生活的数学教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事半功倍。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使数学更生动、更有效、更有活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许多数学教师仍然习惯于理论说教,一味追求学习效果,忽视过程的重要性。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学生们被要求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学习努力,老师也教得很累,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使学生感到无聊,使数学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把数学教学放在生活之上,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很多知识,只能凭感觉去做问题。数学知识是灵活多变的,以书本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数学学习的需要。因此,新课改后的教学模式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感性的生活背景下充分理解、消化和吸收,增强教学效果。
二、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把生活引入课堂
导论作为新课程学习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介绍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致力于新知识的探索。在充分认识介绍重要性的基础上,许多教师设计了许多精彩的介绍方式,其中包括游戏、谜语等。生活导入选择学生喜欢看的生活现象和事物作为素材,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和教材结合起来,是提高导入效果的有效手段。比如,为了迅速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唤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老师以学生的立场为出发点,在介绍新课“位置”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你前面和后面是谁吗?”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教学气氛。学生们可以迅速说出他们同伴的名字,转变提问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引导学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生活的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使他们以求知的渴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进入新课程情境。例如,在介绍“折扣”这一节的内容时,老师从熟悉的生活场景购物出发,用商场打折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折扣的概念,折扣是指现价比原来便宜,“如果打折20%,原价100 元的衣服现在是80 元吗?”面对学生的猜疑,老师不会直接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猜测和好奇进入新的课堂。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问,学生会积极参与新课的学习,并努力提取有效的信息,找到问题的答案。听课的效果自然是理想的。由此可见,生活导入是开启思维旅程的有效途径,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正确助手。在充分认识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教师应实施生活化导入课堂教学,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充分准备。
(二)生活化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对知识的自觉接受程度越高。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积极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时,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区分两种不同的运动变换,老师用多媒体创造了学生们喜欢看的生活场景。该课件演示了幻灯片、轿厢运行、电梯、旋转风扇、车轮等。熟悉现场,让学生沉浸在丰富多彩的图形变换世界中。毫无疑问,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体育运动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了从表面到深层的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滑梯、汽车等物体的运动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旋转风扇、车轮等运动方式则是围绕一点进行的。因此,区分平动和旋转,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十分必要的。正是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探索中初步形成了空间概念,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化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突破思维盲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课堂提问应以生活为导向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拓展思维的深度。其中,面向生活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设计生活化问题,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提问艺术对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具有积极作用。生活提问是提问艺术的体现,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四)课后练习
实践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学到的知识是肤浅的。要想使之深入人心,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通过量变引起“质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大量的理论习题,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全面推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一些日常实践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并将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生活化实践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使他们灵活地转换数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