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引领生物从课堂走向生活
2020-12-07王永勤
王永勤
(新疆石河子149 团中学,新疆 石河子 832052)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遵循生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改革要求。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生物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要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观察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背景
目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还是有一些被动,对知识点识记的多自己探究的少。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材中加入了很多实验内容,其中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等等。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有4个大实验、假如不做实验,学生在理解上会有障碍,做的话条件和时间又有限,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理论依据
(一)生物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生物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基本理念
1.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交流合作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实践是认知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和目的。”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这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生存、身体健康等,学生是很感兴趣的,所以要加强实验教学,实验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紧密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努力开发和创造学生实验的资源和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认识接受知识的重要性。
四、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校园蔬菜实验基地,了解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以及开花与结果。
2.通过实验模型及其实物增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调查植物公园的植物种类和探究沙漠中植物生长的结构特点,了解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思路
让学生通过种植校园蔬菜实验基地,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同时体验在劳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模型及其对实物认识,增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知识探究欲望;通过调查植物公园的植物种类和探究沙漠中植物生长的结构特点,了解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资料分析
(三)调查分析
生物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表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知识的讲解,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体制还是注重考试成绩。
2.考查方式的不同。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考核要求不够高,而现在实行实验考查中,也往往是走走形式过过场而已,并没有真正达到考查的目的,导致了目前只“讲实验”而“不做实验”的现象。
3.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教师的认识不到位,那么,即使条件在好,也难保证实验课的顺利开展。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专业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课改成功的保证。
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学模式,更要清楚认识到,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只是会考试的学生,更要有创新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为我国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
五、过程小结
有效开展生物课外调查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参加课外实践调查活动,学生收获很多。
(一)拟定目标,注重实践
生物课外活动就是对知识运用。因此每开展一次生物课外活动,老师都加强引导,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发挥好学生的主动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学生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不怕学生出错,不怕学生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不断进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有序组织、重在参与
根据本地方的独特生物环境,选择性地开展适当形式的生物课外活动和实验。
1.利用本地区生态环境特点,进行调查。
2.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的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如进行种子萌发率测定,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等。
3.中学生往往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三)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开展实验与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课堂学习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学习质量提高的保证,而且能够获得课堂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课堂学习和课外实验、实践活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总之,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是生物学家通过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科学的地总结得来的。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要遵循先辈们的科学指导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来源于书本而应用于生活。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生物教育,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学工作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