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2020-12-07刘聪

魅力中国 2020年33期

刘聪

(河北省永清县里澜城镇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如何把握提问的原则和技巧呢?

一、要会问,提问重在引导

课堂提问内容不论难易,都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并且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课堂提问要特别注重避免千篇一律的一问一答,一问齐答,尤其是一问齐答,是造成学生思想懒惰,盲目附和,学习被动的主要原因.曾有一次,我给同学们讲了几个问题,每讲完一个,我都问大家“会不会?”同学们的齐声回答,声音之洪亮,令我十分地满意,谁料布置下去做一遍交上来的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因此课堂上切忌目的不清、笼而统之的提问.其实,这种提问方式,不但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且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使许多同学成为“南郭先生”,而老师却不能及时而准确地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课堂提问要形式不拘一格,但贵在目的明确,意图清楚,而且要具有启发性。

二、课堂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切记流于形式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什么,使每个问题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提问为教学目的服务。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也就是说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而不是信马由缰,信口开河,随兴、随心所问。

有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会无疑而问,这种流于形式的课堂提问,学生七嘴八舌地争着回答,表面很热闹,但实际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上,这样的提问表面热闹,实质流于形式,肤浅,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毫无意义。

三、提问要讲究节奏性,切忌过于急躁

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1)你想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2)转化后的图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3)怎么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圆的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又培养了数学思想。

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提问后立即回答,本意可能是为了节约时间,但学生由于没时间思考,结果往往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反而适得其反,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节奏和火候,不要过于急躁,应当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四、提问要全面兼顾,照顾个性差异

提问要因人而异,一个班学生二三十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他们有的聪明机敏,活泼大方;有的呆板拘谨;不善言辞;也有的先天不足,反应迟钝.通过课堂教学使他们都“学会”“会学”,可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掌握班上每一个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思考、会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既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又要适时“搭梯子”,使其有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五、积极评价,观点明确,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教师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对“深奥”之处的理解,对知识的挖掘,所以提问要突出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巧克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题途径,从而深入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导善控,除了要引导学生以外,还应适当点拨,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利用学生主动性的提问,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严格把关,既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要使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也给予及时调整、纠正,改变原有欠缺的认知结构。

总之,作为教师要不断实践和总结,不断研究和创新,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一定要重视和研究课堂提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课堂提问既要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更要重视合作、探究,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