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探讨

2020-12-07杨婷

魅力中国 2020年33期

杨婷

(宁夏中卫市第三中学,宁夏 中卫 755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与基本特点,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结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要求在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1]。

一、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蕴含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值得学生们积极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中遵循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促进学生自主的思考和探究,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提高。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需要从理论知识出发,积极探究和搜索课本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理论知识,构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发展方向,以长远的教学目标及时的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地完善和改正,强化学生教育发展的主体性,在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将学生自身的道德思想和技能水平结合在一起,深入的探究科学研究的本质和特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更好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如在进行《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挖掘出这一课堂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拿起法律的武器合法的保障自己的权益,营造公平、和谐、平等、自由、法治的社会主义生活氛围”,促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以道德和法律的观点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及解答问题,促进学生综合道德修养的培养。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目标出发,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创新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3]。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呈现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热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在学生实际生活过程中去,影响和灌输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创新的教学氛围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有效性。

如在进行《社会生活讲道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积极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念与知识点,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常见事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理念和意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三、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强化学生健康积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社会生活和相关的社会问题会将原本单一、枯燥的课堂知识以创新、灵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一类社会问题不仅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同时也验证了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一些发生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身边的社会问题、社会案例及社会生活鼓励学生在虚拟或真实的环境中发现问题的严峻性、社会的复杂性,以此真正地领悟到在未来步入社会时如何更好地与人进行相处、如何与人开展正确的交往、在应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过程中如何构建起高尚且优秀的道德品质修养,彻底的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备科学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强化学生综合道德素养[4]。

四、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应通过实施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蕴含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们综合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将学生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