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0-12-07赵雪侠
赵雪侠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第一中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6100)
引言
随着我国新目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而忽略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理念受到广大教育者的批评,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也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班主任作为协调班内事务、统筹班级规划的核心人物,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担任着教育者的角色,还担任着心理疏导者的角色,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积极主动地采取多样的心理疏导手段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
一、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及时采取有效手段
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各不相同,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正处于生长的青春关键期中,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不够成熟,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响。此外,学生在高中阶段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不仅是日常繁重的学习压力,还有沉重的升学压力。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在遇到难以掌控的意外情况时,其心理防线则会崩塌,在没有得到正确以及合适地帮助时,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当这些心理问题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时,学生的心理防线则会彻底崩塌从而做出一些极端行为。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以及生活,班主任应当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每位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于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沮丧的学生,班主任要首先找到学生正处于低迷状态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1]。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应当用严厉的语气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来了解学生近期的状况,及时对学生给予鼓励来疏导学生学习的压力,同时给予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正确意识到成绩的波动是现阶段学习的常态,从而及时调整状态迎接新的学习。交谈结束后,教师要注意在日常课堂中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增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更好的投入到日常学习中。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要及时意识到每位学生的心理波动,对于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及时克服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健康地成长以及学习。
二、积极组织心理知识宣讲,科学指导学生心理健康
高中阶段的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对自身心理的正确认知,而心理知识的宣讲,例如,心理知识讲座,通过介绍现阶段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宣讲基础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对自身现阶段的心理有一个基础的认知,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身心理问题,不骄不躁,从而积极主动地找寻方法来解决问题[2]。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发挥心理辅导课及心理知识讲座的优势,及时与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沟通,在向心理辅导老师获取专业心理知识的同时,掌握班级内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地采取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心理健康。为了确保学生更好的理解心理健康知识,班主任可以与心理辅导老师共同策划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改变传统的生硬讲解方法,提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准备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讲座。在讲座过程中设计心理游戏,邀请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活跃讲座气氛的同时,拉近师生关系,同时准备精美礼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讲座过程中,设计不同环节来活跃讲座气氛,在活跃的氛围下将枯燥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利用有效的手段来解决自身信息问题。
三、统筹多方力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作为在学校引导学生拥有健康心理的指导者,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信息的缺失而做出关于学生心理问题来源的错误判断,这些错误判断则会直接影响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效率[3]。为了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效率,使学生能够及时摆脱心理雾霾,更快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当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网络,及时以及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结合学生在校以及在家的心理状态来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及时地采取科学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对于教师无法或者很难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将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问题详细地告知家长,与家长一同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进行探讨,切不可一味地依赖自身的心理辅导知识强硬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要意识到家长作为陪伴学生成长的关键人物的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家长共同努力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4]。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的好坏关系到个体的人生发展方向,高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其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班主任作为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应当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样措施,同时积极宣讲心理健康知识,科学指导学生。此外,要加强家校沟通,发挥家庭教育优势,确保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