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互动、三段递进、四维一体”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0-12-07邓亚玲夏蔚
邓亚玲 夏蔚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隆昌 642150)
在当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存在园校互动形式单一、培养过程缺乏层次、学生发展不够全面等问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矛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过多年的酝酿和研究,在理论上构建起“双元互动、三段递进、四维一体”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一、“双元互动、三段递进、四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园校双元互动,坚持协同育人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当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同时,随着中国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专业认证标准相关人才培养标准的问世,学校反思自身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与幼儿园(企业)互动中缺乏活力、成效不足,逐渐探索出符合学校实情的“园校互动机制”,构建起充满生机活力的育人共同体。
为实现产教融合,更好地服务地方教育与经济,学校于2018 年牵头组建川南幼教集团,以内江市教育局为主导,以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依托,教育行政部门、部分本专科院校、中职学校、幼儿园、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参与。到目前,已经吸纳300 多个会员单位,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为幼儿园。依托川南幼教集团,校园(企业)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邀请基地园园长加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建设。实现园校互访,聘请一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作为兼课教师或学生实习指导教师,着力打造混编教学团队。选派新进教师入园跟岗,融入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选派专业教师加入成都片区、重庆片区、川南片区“园长工作站”,在优秀园长的引领下,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都金苹果学前教育集团合作实施订单培养,根据幼儿园(企业)的需求,合作开展教育教学,以幼儿教师工作任务为导向,共同制定职业化课程体系,凸显人才培养针对性和特色化。园校共建实习、就业基地,为幼儿园和毕业生之间的沟通、选择搭建桥梁。发挥专业科研优势,结合幼儿园需求,积极与幼儿园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增强幼儿园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提升办园质量。对幼儿园开放校内实训室,邀请幼儿园小朋友到校参与教学活动,初步形成“园中校、校中园”格局,实现资源共享。
(二)三段递进培养,遵循职业规律
按照“第一年打基础,第二年发展特长,三年一贯抓综合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为“职业认知——专业强化——岗位实践”三个阶段,严格按照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职业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学。
在职业认知阶段,主要通过开设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获得初步的职业认同和兴趣。在这一阶段,一方面,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先后开设了《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儿歌弹唱》《幼儿舞蹈》《幼儿美术创作》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初步的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技能。另一方面,开设大学生公共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心理健康教育》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生活常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安排了1—2 周的认识实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流程。
在专业强化阶段,主要通过领域活动课程和特色素养课程开设,参加教师资格证国考,参加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发展学生特长,提升专业能力。在这一阶段,开设《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等实践性课程,学生通过试讲、说课、微课等形式,强化专业技能。同时,连续三学期开设如音乐素养、舞蹈素养、体育素养、信息化素养等8 门特色课程,巩固学生特长。此外,利用教师资格证国考和各类专业技能比赛的契机,以考促练、以赛促练。安排2 周的跟岗实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岗位实践阶段,分别安排4 周和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完成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保教能力。这一阶段,学生进驻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学校和幼儿园分别安排指导教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开展保教活动,磨砺学生意志,积累保教经验。同时,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发现和解决幼儿园保教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稳定的职业信念。
(三)四维一体协调,促进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它将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大的维度。同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强调,当前中国学生的发展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因此,学校严格按照《标准》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所具备的核心素养细化为师德、理念、知识、能力四个内容,其内容之间相互融合,构成协调统一的育人目标,其实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的幼儿园实践中,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和理念融为一体,共同在思想层面制约其行为,所以师德与理念并重。在课程建设时,学校特别注重学生师德和理念的培养,在思政课、专业课、第二课堂的开设中,运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地对待幼儿、对待职业、对待自身、对待保教活动的观念和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能力能够保证学生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的保教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开设了丰富的专业理论课程,还开设各类专业技能课程,达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掌握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师德和专业理念,而师德与专业理念又有效地指导学生合理运用自身知识和能力开展各类活动。因此,只有促进师德、理念、知识、能力的协调统一,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维一体”的育人目标在专业教学、各类活动中得以体现。比如,学校从2018 开始,全校范围内开展“践行十爱,弘扬师德”标兵评选,评选出来的学生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综合能力突出,其中有很多学生获得了大学生综合素质A 级证书,他们是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代表,是“四维一体”协调发展的有力说明。
二、“双元互动、三段递进、四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分析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学校自2014 年开始酝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双元互动、三段递进、四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从提出到实践再到完善,经历了6 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一)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学生参加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学前教育专业“幼乐美杯”能力大赛,获得团体一二等奖、单项一二三等奖共计17 项;参加内江市职业学院学生技能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合计15 项;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共计9 项;在四川省教师资格证首次国考中,我系2019 届1175 名同学在同类院校专业人数的2—4 倍情况下,笔试两科平均合格率87.8%,面试通过率达83.1%,合格率高出同类院校1—10 个不等的百分点,扩大了我校在同类院校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9 届毕业生英语的过级率达67.1%,计算机过级率达27.8%,育婴师等其他行业资格证获取率达46.3%;2018、2019 两届毕业生双证获取率平均达94%。培养了四川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李秋,100 余名校“践行十爱,弘扬师德”标兵,近40 名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获得综合素质A 级证书人数、专升本人数也逐年上升。
(二)招生就业趋势向好
毕业生素质过硬,就业质量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具体表现在每年招生规模是同类院校2-3 倍的情况下,新生报到率逐年提高,接近90%;毕业生双选会呈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现象,2018、2019 两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5%;创新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我系学生李娜团队获学校“梦航杯”创客大赛获特等奖、内江市“高新杯”创客大赛获萌芽奖,系部连续三年被评为校创新创业优秀单位。
(三)社会服务效果突出
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职后培训。开展幼儿园园长、幼师国培、幼儿园骨干教师、保育员、三州地区一村一幼培训等幼教师资职后培训,累计达1500 余人次。
开展精准扶贫,助力幼有所育。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开展教育精准扶贫,近三年,我系教师社会服务讲座、教育精准扶贫讲座达40 余人次。
服务地方教育,彰显幼专担当。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开展助残活动,关爱学前特殊儿童,彰显幼专责任担当,依托“川南幼教集团”等,助推本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四)师资队伍能力提升
近几年,老师们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取得了四川省高职院校第二届青年体育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四川省第三届“文轩教育杯”微课比赛一等奖、四川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校青年教师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各级教学获奖20 余项。
坚持以教学促科研,科研反哺教学,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如学前语言教研室开展的“儿歌故事表演训练”,编写《幼儿教师口语》教材,申报“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故事表演能力体系”等省级课题,获得第三届“幼教杯”幼师技能讲故事一等奖、2017 年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一等奖。
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近三年申报实用性专利2 项,参编、主编教材11 本,校园合作编写校本教材9 本,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近百项,发表论文150 余篇。获得四川省十八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四川省2019年第四届教育发展改革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等一批标志性成果10 余项。
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已培养出省级骨干教师1 名,市级骨干教师2 名,市学科带头人1 名,市优秀教师2 名。
三、结语
虽然学校在此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与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省内一流专业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后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提升教师“互联网+”的教学能力,组织更多的特色活动,助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