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在职业院校中的试点研究
2020-12-07于世楠
于世楠
(天津滨海职业院校,天津 300451)
2019 年1 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职教二十条”。《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2019 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地结合起来。
一、为什么要实行“1+X”证书的试点工作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近20 年的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转折期。我国目前已经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国家,可是最大不代表最强,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的建设体系目前还有待完善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中职、技校,高职以及应用型本科,而我们的高职毕业生毕业后想继续深造需要参加专升本考试,而考入的学校是普通高等学校,也就是说需要从职业教育体系转到普通高等教育的体系中去。这就造成了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体系缺失。而像我们之前学习的国外一些职业教育模式例如“双元制”“学徒制”等都有完善的体系支撑。
(二)各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很多学校建设了大量的实训基地,如最近比较流行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基地,但这些实训基地中的相应实训室利用率却很低。在实训基地建设时所购置的设备符合不符合日常教学需要,能不能满足学生的技能训练需求,能不能完成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定的实训课时的教学任务,这些都需要各校在购置设备,建设实训基地时认真考虑。
(三)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也存在差距
各地区都有自己地区评选出来的示范校,国家层面也设立了国家级示范校和双高校的标准,但对于一个专业来说,这些示范校和双高校的教学质量就一定超过了普通职业院校的水平吗?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职业院校要想培育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就必须下大力度对现行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这是国家颁布职教20 条的初衷,我们正好可以利用“1+X”证书试点这个机会对相关专业进行改革,最终以点带面逐步完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如何选择“1+X”证书
目前的职业技能证书一共有两种,一是教育部颁布的证书主要是面向校内人员。二是人社部颁发的证书主要针对校外人员。但两个证书没有明确的边界是可以互相融通的。职业院校的各个专业一般都应选择至少一个X 证书作为对学生技能水平的一个评判依据。截至2020年7月份已经发布3批x证书,证书数量达到了上百种,而各个培训评价组织的类型不同,设置的证书水平也不统一,有的评价组织对职业教育不了解,设置的初级、中级、高级的等级边界不清晰,内容比较像企业内部的考核证书,而不太适用于职业院校的在校生。因此X证书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一)X 证书的标准应该高于专业教学标准
例如,工业机器人专业的X 证书应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实行一体化的设计。理论上是人才培养方案在前期进行,后面用X 证书对技能训练进行一个评价。同时X 证书的要求要高于专业教学标准,因为专业教学标准从修订到颁布再到实施这样一个周期往往需要六年时间,因此本专业的行业企业标准以及新规范等需要通过X 证书注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去。
(二)X 证书应有效对接企业,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目前,工业机器人专业有6 个X 证书,这6 个证书的含金量如何,相对应的企业的认可度如何,到底适不适合本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这都需要在选择X 证书时职业院校组织学者实行市场调查和科学预测,走访当地的相关企业,根据企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岗位设置、技术要求和人才需求确定适合本专业的X 证书。
(三)严格监管规范取证
在选择X 证书时要对培训评价组织进行认真地考察,选择具有职业教育经验的培训评价组织,同时该培训评价组织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信誉度和较好的口碑。培训评价组织一般都是企业性质是以盈利为目的,在盈利的同时要兼顾好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在为职业院校提供X 证书所需的软硬件的同时,要做好师资培训任务,严格取证流程,配合职业院校把好技能证书的质量关,这样学生取得的X 证书在社会上才有含金量,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为职业院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帮助。
三、“1+X”证书下的课程改革
当职业院校的专业选择好相应的X 证书后,就要将X 证书的内容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规划中,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管理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一般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拓展课,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对照X 证书中的内容,在不改变原有总学时的基础上,优化课程设置,去掉不必要的课程,整合专业课,突出核心课,发挥拓展课的辅助功能。将X 证书的培训内容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为最后的证书评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1+X”证书作为我国特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在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中起到了指导作用,政府部门也应强化证书质量,对培训评价组织建立完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证书的含金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