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档案信息化对脱贫攻坚的促进作用
2020-12-07张笑颖
张笑颖
(通榆县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吉林 通榆 137200)
2020 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成效需要得到巩固,信息化管理方式需要创新,贫困户基础信息、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等各项数据信息要做到一体化收集、管理和综合利用,才能有力促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档案信息化推动动脱贫攻坚的现实意义
脱贫攻坚是全国性的一场大规模战役。需要有无数的档案材料作为重要记录记载这一过程。当前社会,传统纸质档案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工作需要,必须坚持创新管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积极推进脱贫攻坚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脱贫攻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努力把档案信息化工作嵌入到脱贫攻坚工作各个环节之中。积极研究探索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围绕大数据管理信息采集需求,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走档案实体管理与档案信息管理相结合的路子。积极探索研究电子档案整理、归档、保存和利用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高速扫描仪、刻录机、大容量的计算机硬盘等现代化档案管理工具来管理脱贫攻坚档案,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好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一致性的保障工作,推进脱贫攻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彻底改变以前查阅档案“拿出来一盒子、翻起来一摊子”的现象,完成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保管利用职能向档案信息开发共享职能的转变,促进脱贫攻坚档案的开发利用和资源信息共享,切实发挥档案工作在推进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
二、档案信息化促进贫困户各项基础数据的完善
通过全面梳理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人口、致贫原因、纳入退出时间等内容,同时收集贫困户家庭成员享受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在校生教育、外出务工信息等基础信息,这些信息来源于财政、卫健、教育、农业、民政、残联、人社、金融等各级政府部门和机构。涉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消费扶贫、金融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清单,如果利用信息化综合管理这些档案信息,实现档案资料和贫困户实际情况相符合,让贫困户基础信息更加全面、更加完整、更加丰富、更加真实。不仅会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脱贫攻坚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出台更多惠及贫困户的各项政策措施。
三、档案信息化促进扶贫大数据平台作用发挥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国家和各省市为有效解决扶贫数据部门“条块分割”,打破“数据烟囱”,有力提升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度,坚持把脱贫攻坚信息数据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基础性工作来抓,围绕需求研发建设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将大数据平台建设融入到脱贫攻坚大局之中,逐步推广应用。以大数据平台应用为抓手,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不断丰富功能定位,为扶贫决策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数据支持。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了扶贫基础信息的汇集,将相关部门业务数据与扶贫基础数据进行比对,构建本地问题库,建立跟踪解决问题机制,确保实际情况与“国网系统”记录、纸质档案等一致,大数据平台使档案信息化作用得以充分体现,为政府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按照建管并重的方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以大数据平台的推广应用凝聚起全社会助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以及APP 软件,各级党委、政府及时获取各项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动态管理贫困人口,使大数据平台成为脱贫指挥部的“千里眼”“顺风耳”,使指挥员能够精准把控、调度有序。运用大数据平台手机App,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逐个核查,对贫困户数据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通过构建问题库和跟踪解决问题机制,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档案信息化促进脱贫攻坚数据分析研判
通过对贫困户基础信息、享受政策清单等数据的一体化收集整理,系统自动生成各项脱贫工作图表,包括住址分布、年龄段、致贫原因、纳入退出时间、健康状况、劳动技能、兜底保障等13 项数据饼形分析图和柱状分析图,让各项脱贫攻坚指标一目了然。指定某个贫困户姓名,也可详细展现该户的基础信息和2016 年以来享受政策的全部明细。通过对各项图形的直观分析,找到工作短板,对症下药,让脱贫攻坚工作措施更加精准。通过对接行业扶贫部门数据,监管建档立卡人员义务教育、五保金、低保金、参加城乡医疗保险、产业就业覆盖等方面的政策落实情况。使扶贫部门与各行业部门之间实现双向互通、信息共享,便于各行业部门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保障相应人员全面及时享受到相应的政策待遇。实现扶贫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叠加共享,形成统一的扶贫数据信息资源库。既实现汇集扶贫领域内政策性文件,解决扶贫政策分散、查找不便的问题,又通过汇集扶贫行业部门信息,解决扶贫信息分散,不便统一的问题,同时通过建立完善帮扶体系,解决帮扶不到位情况。通过分析整理其致贫原因,准确了解贫困户扶贫需求,制定对应的帮扶手段,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确保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单位工作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