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激励机制建设的研究

2020-12-07朱媛

魅力中国 2020年33期

朱媛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一、当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激励机制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绩效考核就有诸多不足。一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并不重视后勤管理工作,没有做出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相关参考指标也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绩效考核内容没有得到明确,每个阶段的绩效考核内容范围都有一定的不同,这样员工在接受考核时就要不停地跳转学习范围,对员工考核积极性以及最终的结果都存在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没有对考核内容加以明确,又没有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安抚,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员工对学校的意见就会逐渐积累,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很可能下降,最终造成人才的流失,这对于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有不利的影响。

(二)思想感情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激励机制中,思想感情激励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和董事一般都将学校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从而忽视了员工在工作中的情感,很少通过有效的措施来照顾后勤工作中员工的情感,使得员工在辛勤工作中得不到足够的抚慰,对学校也就缺乏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足够的热情,影响到课程教学的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一部分敏感的员工出现离职的意向。除此之外,如果缺乏思想感情激励机制,那么员工在工作中很可能不会考虑彼此的感情,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争执,影响了整个学校的工作环境,对于员工的整体发展和教学质量都有不利的影响。

(三)激励机制不够稳定

根据前文内容可知,后勤管理激励机制中,绩效评估并不是十分完善。绩效评估是对员工考核的重要参考,如果绩效评估存在问题,那么激励机制就不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员工的积极性也就很难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严格权威的激励机制的可信度就很难得到员工的认可,员工对于工作中的绩效评估、责任落实等方面都会产生怀疑态度,同时还会管理人员产生极大的意见,阻碍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展开,管理工作也就很难落实到位,相关教学任务的进行也会受到影响,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最终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成长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激励机制的建设策略

(一)目标激励

后勤管理人员在建设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可以依照学校教学、管理的各方面需要来确立一个合适的阶段性目标,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就可以根据这个目标进行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推动了激励机制建设的发展。同时,后勤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特点和工作内容来提升绩效考核机制的质量,将其同目标激励结合使用,使二者相辅相成,最大限度地点燃员工工作的热情,使其在工作中有着强劲的动力和明确的方向,大大提高了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后勤管理激励机制的建设。

(二)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激励方式,是高效后勤管理激励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物质激励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福利激励以及薪酬激励。在物质激励要求下,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员工工作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譬如基础的工资以及旅游票、奖金等,这样员工在获得物质激励后就会对自己的努力加以肯定,在未来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和上进。在物质激励建设中,相关制度必须完善合理,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工作岗位、工作难度等综合条件来确定对应的分配机制,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加以平衡和完善,推进激励机制的建设。

(三)行为激励

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激励机制的全面性,就应当对行为激励加以重视。实际上,行为激励的关键目标并不在于员工,而是在于管理人员,如果管理人员的行为得到普通员工的肯定,那么员工就会从内心里对管理层更加喜爱和敬佩,员工也就会以管理人员为榜样来要求自身的工作。为了能够有效完善行为激励,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从上至下都应当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身行为,这样就可以在员工内心建立一个合格的榜样,加强自身行为的积极影响,促进员工的工作。此外,工作人员还应当增加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使员工产生一个良好的印象,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四)荣誉激励

不同于物质激励,荣誉激励是精神层面的重要激励。对于员工而言,在长期的工作中,获得一份荣誉不仅代表着领导对其的肯定,同时也是自身能力价值的体现。所以,在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激励机制建设中,必须对荣誉激励加以足够的重视。一般而言,学校可以设立一些典型荣誉称号,譬如“工作标兵”“优秀辅导员”等,将其颁发给在对应岗位中有突出表现得工作人员。员工获得荣誉后,可以感受到自身工作得良好反馈,对于自身工作以及学校都会十分肯定,进而在工作中会更加积极认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职院校得不断发展,后勤管理工作激励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加强工作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后勤管理激励机制的各方面问题,积极推进目标激励、物质激励、行为激励以及荣誉激励的建设,为学校后勤管理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