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美育传统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

2020-12-07王方方杨若兰张义

魅力中国 2020年33期

王方方 杨若兰 张义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一、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价值多元化的现实,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独立,道德取向呈多元化,传统的思政教育体制和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美育这一独特的育人方式正好适应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利用美育的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等特点,为思政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性,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美育的目的是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丰富多彩的实践,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引导帮助大学生完善积极健康的审美心理结构,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进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于老师单方面说教方式,往往这些抽象、呆板的道理很难引起学生思想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运用美育的思想与方法,把枯燥的政治理论融入一个个具体的、生动的、美的形象之中,在一种轻松活泼、充满情意的氛围中,让大学生受到细致、深刻的情绪和情感的感染,进而接受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是生动活泼的。美育“润物细无声”的独特功能,是无可替代且卓有成效的。美育特有的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点丰富和创新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有助于激发情感认同,增强教育效果。

二、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一)很多思政工作者在面对大学生美育的思想教育时,不能够充分利用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例,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美育教育,而他们更多的是以书本上条条框框,理论性的知识传授给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美育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学生审美观和美育情感性的培养,出现了美育的缺失现象,致使美育的“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不能充分发挥。

(二)不注重美育实践。美育实施途径过于单一化,教学的方式基本限制在课堂教学,且主要倾向于理论。目前关于美育的实践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能融入自身的生活实践中,不能融入培养自身美好品格和完善的人格上来,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同时对于美育实践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也导致美育实践了活动的缺失。

三、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美育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独到功能。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进一步探索大学生美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并将美育其融入学生思政工作。

(一)培养美育师资。汇聚校内思想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水平高、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成立学校美育教师工作团队,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专业培训,全面提高辅导员教师队伍的美育素养,培养一批工作能力强、艺术水平高的美育队伍,将美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

(二)建设美育基地。依托逸夫楼展厅、音乐厅,打造党团活动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为契机,长期开展各项文化艺术活动。如大学生摄影展、书画作品展、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展演、经典国学讲座等活动,积极营造学校浓厚的艺术氛围,丰富校园。将建设起来的品牌基地面向校内外开放,邀请师生参观学习。建立中国文字博物馆湖北(三峡大学)体验基地,开设《汉字》巡展、《“结晶”——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尚美·祖国”艺术学院美术、设计教师作品展,吸引了三峡大学和宜昌市中小学生体验和看展。

(三)推进文化传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我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文化沙龙、艺术展览、舞台展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的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引领我校学生感受美、理解美、传播美,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沉浸在其中。同时,积极推进主题性艺术创作活动,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情用心用功抒写人民,以精品奉献人民,为时代画像、为时代讴歌、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四)提升社会服务。发挥学校艺术学院的专业优势,主动融入宜昌市的经济文化建设,提升我校美育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支部共建、“文化下乡,精准扶贫”、社区文化志愿活动等党建和社会实践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暑期赴五峰县苦竹坪村和宜昌市西坝路小区开展文化墙绘制、主题元素设计以及爱国文化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文化墙为例,在西坝小区,以水电工程、至喜桥等当地文化元素为主题,通过美丽的画笔,勾勒“西坝舷歌江渚上,白浪翻腾天地宽”的富有宜昌本土文化的墙面。苦竹坪的墙绘内容设计充分结合当地田园风光和自身茶文化特点和党建主题公园,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五)构建网络美育。通过线上进行文化传播,开发文化创业产品,积极构建网络美育。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实和革新美育理念,利用互联网营造的虚拟环境改变美育氛围和组织形式。2020 年初,学生志愿者为我校精准扶贫点苦竹坪村的儿童开展了3 个月的线上绘画、舞蹈、音乐等课程。

为致敬医务工作者,师生创作声乐作品《生命的方向》《征程》《最可爱的人》《请相信我们》,参与万人云合唱《我们》;学生用画笔、设计作品来塑造先进人物形象,争做真善美的艺术讴歌者……活动受到三峡大学官网、腾讯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青年网、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广泛关注。